理论教育 人本主义:新孔学的核心价值

人本主义:新孔学的核心价值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維新變法時期,章太炎的“新孔學”就已經表現出與康有爲的“孔教論”的根本性差異。與康有爲的“孔教論”具有明顯的政治功利性相比,作爲清代樸學殿軍的章太炎,主要是依據學術的方式來建構其孔學體系的。在章太炎看來,孔子“絀神怪以立人道”之於中國的價值亦即在此。章太炎將以人爲本的人本主義作爲其“新孔學”的核心價值,他對孔子的現代形象的定位皆基於此。

人本主义:新孔学的核心价值

在維新變法時期,章太炎的“新孔學”就已經表現出與康有爲的“孔教論”的根本性差異。與康有爲的“孔教論”具有明顯的政治功利性相比,作爲清代樸學殿軍的章太炎,主要是依據學術的方式來建構其孔學體系的。他在《儒術真論》一文中對此有所表白:“今既摭拾諸子,旁采遠西,用相研究,以明微旨。”[6]他對孔學“微旨”的論斷即出於現代學術立場的建構:“仲尼所以凌駕千聖,邁堯舜轢公旦者,獨在以天爲不明及無鬼神二事。”[7]“以天爲不明及無鬼神”是墨子抨擊儒家之語,彭春凌對此指出:“章太炎儒術新詮的目的不在復原儒術,而在藉助儒的權威之名,來重塑‘世情’。他非常清楚,在儒家典籍,包括孔子本人言論裏,難以找到支撑自己理論的證據,所以才轉向墨家非儒的文獻。”[8]“重塑‘世情’”指通過對孔學的重構來實現傳統中國的現代轉换。

如王中江所言,章太炎在論文中采取“用自然解構超自然”[9]的方式,對“二事”進行了詳細論證。對於“以天爲不明”一事,章太炎論證道:“若夫天體,余嘗謂蒼蒼之天,非有形質,亦非有大圜之氣。蓋日與恒星,皆有地球,其阿屯以太,上薄無際,其間空氣復厚,而人視之蒼然,皆衆日之餘氣,固非有天也。王育説,天詘西北爲無,其説稍誕。蓋天本無物,故無字從天詘之以指事,因下民所見,不得無所指斥,故强以顛義引申之而曰天。六經言天言帝,有周公以前之書,而仲尼删述,未或革更,若曰道曰自然而已矣。”[10]在孔子之前的古代思想傳統中,“天”被視爲具有人格意志的造物神而被人敬畏,孔子則將其視爲客觀之自然。近代天文學所言之“天”是指天體,即包括星際物質和各種積聚態實體在内的所有宇宙星體的統稱,驗證了孔子的看法。對於“無鬼神”一事,章太炎解釋道:“何以知無鬼神?曰:斫卉木,磔羊彘,未聞其有鬼神,彼人固不得獨有也。人所以有知者,分於父母,精蟲胚珠是也。二者又攝引各點以爲我有,使成官骸,而七情益擴,故成此知識,由於兩精相搏,以生神明也。斯如兩水相觸,即便生浪。兩味相合,乃生隽永,及精氣相離而死,則神亦無存……此精氣爲物也。氣弗聚者,散而從於空氣,涣然飘泊,此游魂爲變也。夫焉有精化既離,而神識能獨立者乎?”[11]章太炎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運用生物學的知識指出“鬼神”即靈魂依附於物質纔可存在,離開物質性的身體并無靈魂可言,孔子“無鬼神”的觀念因此得以成立。

孔子“以天爲不明及無鬼神”是爲了確立人倫、人道:“神怪絀,則人道始立。”[12]孔子確立人倫、人道,奠定了“以人爲本”的中國社會文明的價值觀基础,促進了中國社會文明的繁榮發展:“惟仲尼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知天爲不明,知鬼神爲無,遂以此爲拔本塞原之義,而萬物之情狀大著。由是感生帝之説拙,而禽獸行絶矣。此所以冠生民、横大陸也。”[13]章太炎因此尊孔子爲“獨聖”。他對孔子人本精神的肯定顯然出於對西方現代精神的深刻把握,西方現代文明從本質上而言是回到人自身,建立了以人爲中心的宇宙世界觀。在章太炎看來,孔子“絀神怪以立人道”之於中國的價值亦即在此。(www.daowen.com)

章太炎將以人爲本的人本主義作爲其“新孔學”的核心價值,他對孔子的現代形象的定位皆基於此。在1906年所發表的《論諸子學》一文中,章太炎對孔子的人本思想加以提煉并高度贊揚:“雖然,孔子之功則有矣。變禨祥神怪之説而務人事,變疇人世官之學而及平民,此其功亦敻絶千古。”[14]在1913年爲反駁康有爲“孔教論”而作的《駁建立孔教議》一文中,章太炎又將孔子的人本思想概括爲四點:“蓋孔子所以爲中國斗杓者,在制歷史、布文籍、振學術、平階級而已。”[15]孔子“以天爲不明及無鬼神”,因而是哲學家;孔子整理“六經”,是將“六經”作爲記載典章制度與風俗事迹的史籍,而非神話寓言,因而是“古良史也”[16],即史學家;孔子將人文學術傳布給三千弟子,“是則孔子者,學校諸生所尊禮,猶匠師之奉魯班,縫人之奉軒轅,胥吏之奉蕭何,各尊其師,思慕反本”[17],因而是教育家。章太炎對孔子的三種形象的定位皆與康有爲以“孔子爲教主”的主張形成了對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