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学刊:孔子关于普遍人性的论述及其进一步解释

孔子学刊:孔子关于普遍人性的论述及其进一步解释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這顯然是一種普遍的人性論。蒙培元認爲,孔子提出“性相近”之説可能是從個體的原則立説,尚未明確提出普遍人性的問題。孔子所謂“性相近”,毫無疑問是從一種普遍的立場來説的,不是指某個人、某些人、某類人的“性相近”,而是指人類之“性”普遍相近。根據李學勤的看法,《成之聞之》關於人性的這些表述目的是對孔子的人性論給予進一步的闡釋。

《性自命出》首句提出:“凡人虽有性……”這與《成之聞之》“民皆有性”的意思相近。這裏的“民”指的就是“人”。也就是説,每個人都有其“性”,而且此“性”是人之爲人的内在規定性。這顯然是一種普遍的人性論。

《性自命出》在論“性”時,與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説法较爲一致的表述是:“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蒙培元認爲,孔子提出“性相近”之説可能是從個體的原則立説,尚未明確提出普遍人性的問題。[8]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孔子所謂“性相近”,毫無疑問是從一種普遍的立場來説的,不是指某個人、某些人、某類人的“性相近”,而是指人類之“性”普遍相近。這與《性自命出》“四海之内,其性一也”的説法是一致的。孔子所謂的“近”按照我們的理解其實就是“同”,“同”當然就是“一”了。這肯定了人性的普遍,人無論貴賤、貧富都具有平等的、共同的人性,這對於打破宗法等級制度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9]只有理解了“性相近”与“四海之内,其性一也”的説法是一致的,纔能真正理解何以“有教無類”。(www.daowen.com)

《成之聞之》中也有類似的表述:“聖人之性與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别之。”這明顯与“性相近”的意思相近,而且是“性善論”的雛形。[10]後面又説“及其溥长而厚大也,則聖人不可由與效之”“聖人不可慕也”,則是“習相遠”的意思。根據李學勤的看法,《成之聞之》關於人性的這些表述目的是對孔子的人性論給予進一步的闡釋。但是從理論水準來看,這種人性論的産生肯定很早,它早於孟子是明顯的。[11]不過,李鋭對此有不同的解讀。他經過分析得出結論,《成之聞之》對“性”的論證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其一,“性”是“生而未分”的,有品級之差别;其二,“性”的這種差異經過“溥长”“厚大”之後纔會顯現出來。所以“性相近,習相遠”是説人性初生時相近,經過后天的影响就表現出了差别。顯然,這種差别不僅包括聖人和中人、下人的差别,也包括同爲中人、下人之間的差别,因爲“天”賦予每個人的“性”都不同。由此看來,過去有些學者的解釋有過度詮釋的地方。[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