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了题为“开放式课程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论坛。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概念,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得,用于教育机构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此后,UNESCO不断对OER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讨论和修正。2006年,在OER论坛的总结报告中,UNESCO将OER定义为:OER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入,开放共享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公众认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已蔚然成风。除了以MIT OCW为代表的开放式课程外,开放的教科书、流媒体、测试工具、软件,以及其他一些用于支持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和技术也纷纷被纳入开放教育资源之中。
从OER的分类上来看,UNESCO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包含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三部分。其中,学习资源包括完整的课程、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支持和评价工具、在线学习社区;支持教师的资源包括为教师提供能够制作、改编和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工具及辅助资料、师资培训资料和其他教学工具;质量保证的资源是指确保教育和教育实践质量的资源。
焦建利等学者认为,从OER内容和类型来分,开放教育资源可分为“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标准和协议”以及“开放的工具和平台”三部分内容(见图1-3)。
图1-3 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内容[7]
OER的本质特征表现在:
(1)OER是面向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的资源,其目的是支持人们学习、教学或研究,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www.daowen.com)
(2)OER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化资源,互联网为OER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运营环境。
(3)OER包含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开放的课程资料、学习内容,还包括支持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软件和技术。
(4)OER是免费的、开放的资源,是遵循开放许可协议的资源。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OER中的“开放”(Open)并不意味着放弃著作权或免费获取享用,而是指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的开放,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部分权利授予公共领域内的使用者的开放。[7]
在OER理念的推动下,国际教育资源运动风起云涌。在我国,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8]
2007年9月,20位来自世界各地、从事不同职业、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在南非开普敦签署了《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
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我们正处于教与学的全球性的变革之巅。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上开发出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向任何人开放并供他们免费使用。这些教育工作者正在创建一个世界: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取人类所有知识,每个人都能对人类知识的汇集做出贡献。
宣言构想出三大战略来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愿景:第一,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通过创建、提升和应用开放教育资源来积极参加这场运动:第二,呼吁作者和出版商公开发布他们的资源;第三,促使各国政府、议会以及高等教育管理者们优先考虑开放教育资源的倡议、收集整理的资源以及各种思想观点等。[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