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韦斯特(Charles Vest)在《时代》杂志上宣布正式启动开放式课程(MIT Open Course Ware,MIT OCW)项目。MIT将利用几年的时间,将下属5个二级学院的3300门课程放在互联网上,免费供全世界任何人使用。MIT OCW项目的目标是尝试为在线学习建立一个高效的、基于标准的典范,希望其他有兴趣提供在线学习课程的院校效仿,并为他们提供经验和帮助,公开发布并共享各自的课程材料,共同推动课程创新运动。[3]
此后,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塔夫斯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圣母大学等高校加入了这一行列。世界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纷纷仿效,相继将部分课程放到互联网上和全世界共享,如法国巴黎高科的开放式课程计划。2005年5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6所高校启动开放式课程计划,2006年4月正式成立了日本开放式课程联盟,而到2010年1月,其成员就多达40所高校。法国“巴黎高科”(Paris Tech)由10个正式成员和1个合作成员联合组成,正式成员均为各自学术领域中法国公认的最优秀的工程研究生学校。2005年12月,“巴黎高科”启动了“Paris Tech OCW”项目。[4]
截至2014年3月,MIT OCW已经建设了2150门课程,全球约12亿5千万用户访问了开放式课程内容。根据MIT OCW的官方统计,用户的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表1-1 MIT OCW用户的使用情况[5]
开放式课程的迅速发展与多个因素有关。首先,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提供更为简单,并且无须负担太多成本;其次,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高龄化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需要考虑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吸引更多学生;最后,习惯网络环境的数字一代人口越来越多,愿意使用和分享各种网络资源的思维也就更为普遍。[6](www.daowen.com)
这些开放式课程具有几个共同特征:
(1)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基金会和大学支持,由教师制作完成。
(2)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普遍遵从“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CC),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全球访问。
(3)除标准浏览器外,没有繁杂的技术要求。
(4)这些大学只提供课程资源,免费供全世界任何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使用,无须注册、登记,不收费,也不提供学分和学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