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类六万年:基因解析人类历史

人类六万年:基因解析人类历史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沃森和克里克破解DNA的双螺旋结构,与一个女科学家密切相关。但是米利亚姆修女没有放弃,转向了研究DNA的碱基的结构和其他领域。两个、三个甚至四个重复的独立科学发现同时出现。1963年,两个研究团队几乎同时发现了人类存在第二个DNA的重要事实。19世纪,DNA的发现者米歇尔并不知道有两个DNA,他以为DNA的唯一住所是细胞核。3年以后,1966年,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对线粒体DNA作出了颠覆性的解释。线粒体DNA的存在,只是内共生学说的证据之一。

人类六万年:基因解析人类历史

沃森和克里克破解DNA的双螺旋结构,与一个女科学家密切相关。

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是英国生物物理学家、X射线专家,对发现DNA、RNA、病毒、煤炭石墨等的分子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工作期间,与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1916—2004)合作,第一个做出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像,初步揭示出DNA的结构。

1962年,她的同事威尔金斯以及沃森和克里克等三人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奖,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的机理。当时,罗莎琳已经去世4年了。很多人评论说,罗莎琳也是应该获得这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沃森和克里克搞清楚DNA的基本结构之后,另一位女科学家对DNA的子结构——碱基的结构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米利亚姆修女(Sister Miriam Michael Stimson)。

米利亚姆修女1939年开始研究DNA的结构,1953年她获悉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结果后,知道自己十几年的心血白费了。但是米利亚姆修女没有放弃,转向了研究DNA的碱基的结构和其他领域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DNA结构的同一年,米利亚姆修女在索邦大学(La Sorbonne,巴黎大学体系的一部分)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这是继居里夫人之后,第二位妇女走上这个法国最高讲坛。2002年,米利亚姆修女以将近89岁高龄去世。

科学的历史上充满了重复发现现象:自然选择、氧气、海王星、太阳黑子……两个、三个甚至四个重复的独立科学发现同时出现。

1963年,两个研究团队几乎同时发现了人类存在第二个DNA的重要事实。一个团队在显微镜里看到线粒体,形状像豆子的组织,在细胞里提供能量;另一个团队把肠子煮成浓汤之后提炼出线粒体。两个团队都发现,线粒体有自己的DNA。19世纪,DNA的发现者米歇尔并不知道有两个DNA,他以为DNA的唯一住所是细胞核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1920—1958),因卵巢癌去世,时年37岁

米利亚姆修女从事DNA的研究长达30多年,她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私立教会大学,Siena Heights University大学的教授

琳·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1938—2011),美国生物学家,19岁学士,22岁硕士,25岁博士。内共生学说的主要构建者,曾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等职务

现在看起来,当时科学家们对线粒体DNA的解释非常幼稚可笑:这些DNA是从细胞核“借用”的DNA,但是用完之后没有归还给细胞核。

生物科学的历史,总是被不断改写。3年以后,1966年,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对线粒体DNA作出了颠覆性的解释。

1966年,琳·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在她的论文中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线粒体DNA的好奇心,把人类的视野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马古利斯认为:动物植物—菌类都起源于原生生物,生命不是通过互相战斗而是通过互相协作占据了整个地球。

马古利斯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分享某些基因,我们所有生命都是地球上第一个微生物的后裔。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的微生物吞下了一个小的微生物,不知道经过多少世代之后,双方形成共存模式:大微生物不再生产能量,只是提供庇护和原料营养,小微生物则负责用氧气生产高辛烷值的“燃料”能量。

正如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当年的预测:这种生物分工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双方失去对方都会导致死亡。

这就是线粒体的起源。

马古利斯的理论已经完全超越历史上所有的传统生物学家的梦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各个学科的证据支持。线粒体DNA的存在,只是内共生学说的证据之一。

但是,人们对这个理论的接受,却并非一帆风顺。马古利斯的这篇文章曾经被大约15家杂志退稿,最终发布以后,很多科学家拒不接受这个理论。他们每一次攻击马古利斯,马古利斯都拿出新的一系列证据予以反驳。双方阵营的辩论规模越来越大,对手们批评马古利斯的理论虽然完美,唯独缺乏证据。越来越好斗的马古利斯干脆对观战的无数听众直接发出呼吁:“这里有生物学家吗?有没有分子生物学家?”她伸开双手大笑着问道,“是的,我知道你们讨厌这个(内共生学说)!”

马古利斯说对了,生物学家们确实讨厌内共生学说。

这场争吵持续了十几年,直到1980年代发明新的扫描技术之后,人们终于发现,线粒体里存放的DNA不是长长的线性的染色体(动物和植物都是线性的长形的DNA),而是环形的DNA——只有细菌才是环形的DNA染色体。线粒体确实是一个古代细菌。(www.daowen.com)

在34.65亿年前的岩石中发现的一个类似微生物的多单元细丝(A microbe-like cellular filament found in 3.465 billion year old rock)。这是地球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的证据之一。
图片来源:加州伯克利大学网站

线粒体里有37个类似细菌的蛋白,它们的A-C-G-T序列与细菌非常相似。马古利斯预测的证据找到了,科学家们甚至找到了线粒体DNA的活着的亲戚,例如伤寒细菌(typhoid bacteria)。

各种证据接踵而来,反对者们被批驳得哑口无言。马古利斯的理论不仅解释了线粒体,还帮助理解了地球生命的深奥秘密——为什么在生命发生之后,演化的速度达到失速的状态。没有线粒体的推动,原始的生命不可能演化为高等生命,直到出现人类。

我们不知道原始的生命元素来自哪里?也许在海洋底部的火山口,也许在外太空。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外太空星际尘埃中漂浮着多种氨基酸,化学家也测算出DNA的碱基可以在空间形成。外界环境的恶劣,反而导致更加复杂的分子的形成。有的科学家认为,也许是彗星带着这些原始生命元素落入了海洋。它们组合和演化的过程非常缓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也许很多年里根本没有什么演化,只是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孵化”状态。

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出现之后,很短时间就分化了。不同的生命,采取了不同的消费能量的模式。原始的微生物,可能仅仅需要2%的能量复制和维持DNA,但是要花费75%的能量用于蛋白质制造DNA的过程。所以,如果一个微生物能够找到另一个寄生的微生物负责生产能量,则是一个意义巨大的进步。这样,简单的生物很快就会演变成极其复杂的多功能的新生物——线粒体,可以使细胞生产DNA的能力激增20万倍,这在过去的演化史上几乎难以置信。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母亲

马古利斯的理论,撕开了演化史中黑暗的内幕:人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营养。

线粒体DNA的真相,为科学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类正是利用它最后追寻到了17万—20万年前的“夏娃”。

马古利斯的威望日盛,她的理论使得达尔文孟德尔的理论成为“配角”,有人称其为新达尔文主义。马古利斯认为,各种生物都是合成的,例如美人鱼、斯芬克斯等,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马古利斯得到了两个对立阵营——激进的和保守的生物学家们共同的赞美,因为这种理论包罗万象、极其完美,引起了各种新的研究和探索,各种观念都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例如人们现在认为生命不应该用名词Life,而应该用动名词Living。

更加重要的是,这个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地球—生命的认识,改变了对宇宙的认识。我们必须控制发展、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的道路……

人类还发现,原来的生物分类的思考方向也错了,至少并不全面。地球的生命类型如果从利用二氧化碳和氧气来区分,可以分成两大类:

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是圆形的

换句话说,人类原本就是“寄生类”生物,更不应该打破这种生态平衡。最近一万年来,过度贪婪的农业文化不仅正在打破这种生态平衡,甚至改变了大气温度和地球环境。如果继续向地球无限制地索取,向大自然的整体生态系统挑战,人类最终的失败将是毫无疑问的。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微生物的先祖,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棵生命树,所有的生命都是地球上第一个微生物的后裔。人类属于异养生物,必须依赖食用其他植物、动物和菌类等才能生存。

国际专家曾经多次组织研究小组,确定了若干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科学家们警告:一旦这些临界点全部或大部分被突破,人类生存环境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化。

这些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海洋酸化 臭氧浓度 淡水消耗量

生物多样性 氮磷循环 土地使用率

二氧化碳浓度 气溶胶浓度 化学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