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类六万年:进入欧洲的艺术家

人类六万年:进入欧洲的艺术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批进入欧洲的人类大约在四万多年前,他们从欧亚大陆广袤无际的欧亚干草原带,向西辗转进入乌克兰—东欧—德国—法国等欧洲地区。在冰河期的巅峰时期被迫退缩到欧洲南部,在欧洲南部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地区的几百个洞穴里,留下了大量的洞穴艺术作品。现在,拉斯科洞窟壁画和欧洲其他多处洞穴艺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六万年:进入欧洲的艺术家

现代人类,本能地具备艺术天赋。达尔文认为有艺术的地方就有人类。发现艺术,才发现了最早的欧洲人。

第一批进入欧洲的人类大约在四万多年前,他们从欧亚大陆广袤无际的欧亚干草原带,向西辗转进入乌克兰—东欧—德国—法国等欧洲地区。在冰河期的巅峰时期(大约两万年前)被迫退缩到欧洲南部,在欧洲南部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地区的几百个洞穴里,留下了大量的洞穴艺术作品。

拉斯科洞窟(Lascaux Caves )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蒂尼亚克(Montignac,Dordogne)。这批长度不一的洞穴合计25个,各种壁画有五百多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拉斯科洞窟壁画之二

拉斯科洞窟壁画之三

法国肖维岩洞壁画Chauvet Cave

1922年的秋天,两个十几岁的孩子钻进法国南部的一个洞穴,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揭开了序幕。这里的精美壁画后来被命名为Pech Merle。这个洞穴靠近卡布勒德(Cabrerets)。当时欧洲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亨利·布鲁威尔把这个最早发现的Pech Merle壁画赞誉为“西斯廷教堂”,考察了几十个欧洲洞穴艺术之后,他认为这些壁画可能是3万年前的艺术作品。

1940年的秋天,因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又发现了法国南部的一个洞穴,这里的壁画更多,被命名为拉斯科洞窟壁画(Lascaux)。人们后来又在这个拉斯科洞窟附近发现几十个洞穴里也有类似的壁画。现在,拉斯科洞窟壁画和欧洲其他多处洞穴艺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欧洲分布的几百个岩洞艺术的时间,最初测定大多不到2.5万年,后来发现的肖维岩洞(Chauvet cave)把这个时间提前到3.2万年前。富曼恩洞穴(Fumane cave),又把这个时间提前到3.5万年前。这些作者是天才的艺术家,标志着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时代的彻底告别。那么,这些艺术天才究竟是什么时候来到西欧地区的?他们的基因标记是什么?

M89是中东地区的基因标记,西欧人群中最常见的是M173,越向西频率越高,在西班牙、爱尔兰、英格兰达到90%。M89出现在4.5万年前,M173出现在3.5万年前,两者时间差距高达1万年。我们必须找出M173的起源时间,因为不可能有一部分先祖在什么地区“潜伏”了一万年,然后突然袭击西欧并留下这么多壁画。

这些基因标记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两种可能性:

1.西欧人曾经有一个共同的男性先祖。

2.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血统消失了,因为找不到与M89的关联。

这是一个难解的谜团。我们必须找出这段时间,否则,谁也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时期现代人类来到了欧洲。要找出M173的起源时间,就要分析M173的遗传变化,即M173的多态性。但是,西欧的M173频率很高,人人几乎一样,怎么寻找多态性?唯一的办法是借助其他基因标记。这一次已经不能继续沿用前面的“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的办法。DNA的复制过程是一种分子水平的活动,也会发生分子水平的错误。我们就从DNA复制过程开始探索新的办法,寻找新的基因标记。

亨利·布鲁威尔(Henri Breuil,1877—1961),当时最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之一

DNA的复制过程示意图。首先,解旋酶(Helicase)与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将双螺旋解开,然后,一个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负责合成下面的一条前进股(Leading strand);另一个DNA聚合酶则与上面的一条延迟股(Lagging trans)结合,制造出一些不连续片段,再由DNA连接酶(DNA Ligase)将这些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黏合在一起(附注:Strand可以译为股或链,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令治夫妇发现冈崎片段)

1 9 8 4年,英国遗传学家阿莱克·杰弗里斯(Alec Jeffreys,1950—)发现:3—30个碱基对的短核苷酸序列,在基因组里可以重复20—100次。他把这种重复序列组称为“微卫星”,或随机重复变量(VNTRs,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人类基因组中这些区段的数量和位置,每个人都不一样。1994年,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
在人类的旅程的探索中,这种“微卫星”技术大量运用,找出了各地的人类群体差别以及群体之内的个体之间的微小差异(www.daowen.com)

DNA的复制过程如下:

由一批不同类型的小小复制机器——聚合酶(polymerases),先把双螺旋的两个链条打开,然后辛辛苦苦地分别复制两个链条的互补部分,分别形成另外两个DNA分子的双螺旋,使得一个DNA双螺旋变成了两个DNA双螺旋。这里只有一个简单的不可侵犯的法则:A永远配对 T;C永远配对 G。

这项复制工作通常在一个基因组的99%以上部分都不会发生问题。但是,当DNA的链条中多次重复出现一段成对字母(如CACACACACA……)的时候,聚合酶才会被“搞糊涂”——到底重复几次?有时候,还会出现3个字母或4个字母或更多字母的连续重复,聚合酶机器就更糊涂了。这种分子水平上的重复字母顺序的复制错误过程没有正式名称,斯福扎把这种过程称为“stutter”(英语原意:“说话结巴”)。

这种错误的发生概率是1∶1000,即大约1 000次复制出现1次。复制人类的DNA时,聚合酶产生这种错误的次数约为100万次。这种错误是在生产下一代的时候出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身上带着大约100万个新突变。绝大部分这类重复复制错误产生的突变都会处于某种“沉睡”状态,不会发生作用,几乎毫不影响孩子的健康。但是这类复制错误,却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这种错误的后果的正式名称为Microsatellite(微卫星)。

奥瑞纳文化分布区域图

如果我们对M173的Y染色体上的若干个微卫星的变动水平进行分析计算,就可以知道这个Y染色体的年代有多久,亦即我们的那个“找不到踪迹”的先祖的年龄有多大,因为所有Y染色体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变动水平为零(0)的地方。微卫星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遗传学家们就是这样找出了“丢失的欧洲先祖”M173诞生的时间—大约3万年前(可能存在几千年的误差)。我们在这个时间前后,看到现代人在欧洲大陆上坚韧不拔的进军步伐。他们不仅留下了大批精美的洞穴壁画,石器工具类型也别具一格。所以,在考古学中,这种文明早已有一个专业名称——奥瑞纳文化(Aurignacian culture),这种文化的大批遗址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南部,这些遗址的主人原来大都是天才的艺术家。现在我们研究发现,R-M173可能来源于中亚草原,是向东迁徙的早期现代人的后代。虽然有3万年历史,但进入欧洲可能是五千年前骑马的印欧语系的第二次扩张。而另一个标记M170,定义的单倍群工,才是在欧洲生活了3万多年的类型,至今在欧洲普遍存在。

《克罗马农艺术家在Font-de-Gaume绘画》(Cro-Magnon artists painting in Font-de-Gaume),作者Charles Robert Knight(1874—1953)。Font-de-Gaume是法国的一个洞穴艺术遗址

尼安德特人当时也在欧洲,分布在互相隔绝的少数地区,生活非常艰难。他们的工具落后,在冰河期的巅峰时期,大约2.5万年前彻底消失了。那么,现代欧洲人是不是杀死他们的远亲尼安德特人的凶手呢?

尼安德特人消亡的理论和假设很多。其中一个说法是他们被后来入侵的某些现代智人种群杀光了。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证据。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古战场遗迹,没有发现尼安德特人的滑铁卢的遗迹。两个物种之间没有战争,尼安德特人的灭亡可能属于自然选择

考古发现,新来的现代人的社会结构复杂,分工专业,武器精良,估计他们的狩猎效率很高。但是,尼安德特人的石器水平低下,所有遗骨大多是破碎的,普遍伤痕累累,估计狩猎往往很不成功,所以它们的生活非常艰辛。现代人靠的是工具和大脑,尼安德特人靠的是蛮力,所以寿命很短,尼安德特人大部分死于30岁左右,很难熬过50岁。尼安德特人的社会组织松散,群体很小,群体之间距离较远,各自生产本地特色的简陋石器。考古学家认为,尼安德特人的生活形态无法与现代人竞争。他们被现代人隔离了,无法基因交流。各个群体越来越小,以致最后根本找不到配偶,直至灭亡。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会延长寿命,狩猎和社会组织已经不再依赖本能,而是依赖教授和学习。教育,正是现代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最大区别之一。现在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都要延续到二十多岁,然后进入社会组织。没有文化已经无法进入现代社会。进入社会之后,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教育,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一种所谓终生教育的社会形态。3万年前的现代人中,老年人就是教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在青年们外出采摘或打猎时,老年人在家照顾孙子。今天的人类,还是老年人照顾孙子。仅此一个优点,现代人就足以击败尼安德特人。

无论什么原因,现代人进入欧洲几千年后,尼安德特人消失了。3万年后留在欧洲的只有现代人,他们被称为克罗马农人(Cro-Magnons)。克罗马农人的身材细长,个子很高,手臂较长。粗矮敦实的尼安德特人大多只有约1.60米,而新来的移民克罗马农人的身高往往超过1.80米。

克罗马农人,即现代的欧洲人,到底来自哪里?他们不是从非洲经由中东进入欧洲的,在这条线索上找不到基因标记。在3万年前出现的M173在欧洲的频率很高,包括隔绝居住的群体,例如凯尔特人(Celts)和巴斯克人(Basques)。第一个基因标记M168与第三个基因标记M173之间的踏脚石,即联系两者的第二个基因标记M45终于被找到了——人们在中亚氏族的一个分支里发现了M45。

如前所述,人类走出非洲来到中东后,开始沿着干草原高速公路向广袤的欧亚大陆的中部地区扩散。有人向东进入中国—韩国—日本;有人向北走向西伯利亚北美洲;有人转了一圈向西扩散,从东欧的干草原进入德国地区的干草原。这条进入欧洲的迁移路线绕过了难以逾越的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高加索山脉。

欧亚干草原带(steppe belt)是世界最大的干草原,当时延伸到德国—法国地区。从中东进入欧洲的早期人类M172,没有在欧洲取得支配地位。在广袤的欧亚干草原带上游荡狩猎“磨磨蹭蹭”了数万年之后进入欧洲的第二波移民R(可能是五千年前才从东欧到西欧),成为欧洲的主要居民,这些猎人的狩猎工具非常先进,并在欧洲南部留下几百个地点的洞穴艺术。

现代欧洲人,来自亚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