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修道之道-渐进积累功德的过程

修道之道-渐进积累功德的过程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形容修道的渐进积累功德的过程。因此,老子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比喻告诫后人修功时妄动意识会出偏差,安于中和虚静才是最好的方法。当心神中的意识脆弱时,功德容易判分体内的混乱而予以调理。功德的作为效用,产生于没有“有为”意识的时机。就如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赢土;百仞之高,台于足下”的道理一样,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细小处做起,逐步积累而成。

修道之道-渐进积累功德的过程

老子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形容修道的渐进积累功德的过程。修道是用持久调训心神方法,得到治病健身和积累功德的效应。一般人们不会相信心神无为可以带来功效的无不为。即或相信,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这种效果,又会产生怀疑。因此,老子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比喻告诫后人修功时妄动意识会出偏差,安于中和虚静才是最好的方法。

老子曰:“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赢土;百仞之高,台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即:修道者心神安静时,其功德对人体的调理才容易操持。当心神没有意识的征兆时,功德的作为才容易出现作为的谋划。当心神中的意识脆弱时,功德容易判分体内的混乱而予以调理。当心神中的意识微乎其微时,功德易发挥效用使病患消散。功德的作为效用,产生于没有“有为”意识的时机。功德对人体的真正治理,产生于意识静定而不混乱的时机。就如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赢土;百仞之高,台于足下”的道理一样,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细小处做起,逐步积累而成。修道还没有做就一心想着高标准的成功者,必然失败。修道刚开始,就强执而急于求成者,必然会失去成功。修道的圣哲是怎么做的呢?“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如果让意识这“民众”去参与修道,它就会纷动求成而搅乱虚静中和,导致修道的失败。所以说,“慎终若始”坚持无为无执“则无败事矣”。因此,修道者想要达到的境界——什么都不想,当体内出现难得的功效作为时,才不会引动意识的重视、关注。学道者就是什么也不学,可以弥补众人多知多欲形成病患的过错。通过修道,能够辅助体内元气的自然化育,而又能让意识不敢支配元气的作为。(www.daowen.com)

有病患的学道者,初学即可产生初浅的功德效应,对病患也有粗浅的调理;病情好转又会有利于功效的进一步提高,提高的功效又会对病患进行更进一层的调理。如此递增渐进,不仅会治愈顽症,而且提高功德层次。历史上就有修道大成者,原本却是顽症患者的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