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至游子》:修道初难,贝锦神妙

《至游子》:修道初难,贝锦神妙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为难进”出自《至游子》:“学道之初,在于收心离境,入于虚无则合于道焉……世或以道为难进,是不知贝锦始于素丝,冲天之鹤资于食,蔽日之杆起于毫末者也。”说的是修道之初,人们很难保持心神的虚静无欲状态,在入静过程中反而会更加思绪万千,尤其是病患者感到难以向前推进。这就是我们对待“道为难进”的态度和方法。对修功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入静现象,是每位修道者所必经的过程,应泰然处之。

《至游子》:修道初难,贝锦神妙

“道为难进”出自《至游子》:“学道之初,在于收心离境,入于虚无则合于道焉……世或以道为难进,是不知贝锦始于素丝,冲天之鹤资于食,蔽日之杆起于毫末者也。”说的是修道之初,人们很难保持心神的虚静无欲状态,在入静过程中反而会更加思绪万千,尤其是病患者感到难以向前推进。使人感到“道”很渺茫,“意远而难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老子曰:“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快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畜滋;‘邦家’昏乱,案有‘贞臣’。”即:如果怀疑修道,放弃虚静无欲的大规范的时候,就会出现对仁义与否等辨知意识;当辨知意识纷呈时,就会使心神波动极化,处于背离无极本底的不自然状态(“大伪”);这样就会使眼、耳、鼻、舌、身、心(“六亲”)各显神通,辨知外界的信息,产生整体不和谐。这时,就需要对整体的和谐训练加以蓄养滋润;当“元神”的邦域失去中和而产生混乱时,就需要意识的虚静不辨,使心神忠贞的归顺“元神”而恢复中和。(www.daowen.com)

这就是我们对待“道为难进”的态度和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应“和光同俗”,在修养生之道时,要保持心神的“虚静无知”。不性急逐渐收心,不急于求成,不求至极,循序渐进。对修功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入静现象,是每位修道者所必经的过程,应泰然处之。既不急求其无,亦不任其自流,耐性调训,渐至驯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