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道葆不盈:修道者的态度和表现

如何实现道葆不盈:修道者的态度和表现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体造成整体代谢功能紊乱而失去生命活力。怎样做才能“道葆不盈”呢?这就是修道者,凡事都不求得到极度满足的态度和表现,这就是“道葆不盈”。正因为是“殊途”,其不同表现是很正常的事。

如何实现道葆不盈:修道者的态度和表现

老子曰:“葆此道,不欲盈。”即:修养生之道若葆有生命的活力,凡事都不求得到极度的满足,若求至极,则物极必反。在人体造成整体代谢功能紊乱而失去生命活力。怎样做才能“道葆不盈”呢?

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妆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即:古代那些修道有成者与平常人不同,感到他们具有性格微妙、玄妙通达的能力,难以描述他那内在深奥的真实本质。正是因为“不可志”,就只能勉强形容那外在的表象啰。我只能说:他们与人交往时,就像严冬涉水那样欲进又止;那犹豫的样子好像怕见四邻;那严整拘谨的表现像是来了客人;那散漫的神态像那轻风凌抚水面而无目的;那质朴浑厚的态度好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像那深湛的碧水反而让人有浑浊感;那令人难以捉摸的样子如同粉妆打扮,又如同潜浴在水中。其实,他们那看不清、浑浊之“吾”只是外在的表情,而“元神”内在的真我是清澈而又透明的。当表象的“你”能够保持重浊状态时,元神之“我”才能产生。这就是修道者,凡事都不求得到极度满足的态度和表现,这就是“道葆不盈”。(www.daowen.com)

老子这里讲述了修道有成者,在心理和生理上与常人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虚构,更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实的写照。前文已讨论过,学知识与修道就像在同一起跑点的背道而驰,可谓是殊途同归。正因为是“殊途”,其不同表现是很正常的事。培真《道德经探玄》中有详细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