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姚淦铭教授《道德经》讲座的异议,范本源考

姚淦铭教授《道德经》讲座的异议,范本源考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为什么1974年帛书《道德经》出版发行,40年后人们还在引用通行本文字做讲座呢?对古代修道者的解释不相信,偶尔出现解释帛书的《道德经探玄》,一时还不能接受。二是,《道德经》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因此,在未修道者看来,帛书《道德经》违背了“常理”,令人费解,甚至被指为不科学不可信不可行的“迷信”。

姚淦铭教授《道德经》讲座的异议,范本源考

2005年4月14日,方瑛老师在其节目刚播出(3月末),就给央视节目组即姚教授本人去过一封信(同时也寄给我)提出异议。信中讨论的核心是:用“道理”与“常理”理解《道德经》的差别;老子也是科学家,《道德经》是一部论述自然科学的著作。这正是《道德经探玄》作者培真的观点,笔者也有同感,愿披露于此,以共同研究。

一是,为什么1974年帛书《道德经》出版发行,40年后人们还在引用通行本文字做讲座呢?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只会用“常理”解老,不会用“道理”解老。对古代修道者的解释不相信,偶尔出现解释帛书的《道德经探玄》,一时还不能接受。而通行本多出自楼台观宋代碑刻,其经文往往被篡改,把对的给改错了。这又是没有躬行修道的结果,修道者则以为帛书《道德经》句句箴言。比如帛书《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通行本为七十五章):“人之饥也,以其取食之多也,是以饥。”而通行本(姚教授引用本)将其中“食之多”改为“食税之多”,一字之差,把老子告诫:不可以急躁、强求、追求之心来修道的“道理”,变成人们因收税太多而饥饿的“事理”了。

二是,《道德经》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古今许多注译者认为是没有主题的“哲理词句汇编”,说老子是哲学家,说《道德经》是哲学著作。姚教授也将其哲理归纳成几大类开展讲座,他把“道是宇宙的本源”列为之一。其实这才是主题、核心、正题,其他内容均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老子以自身作仪器,揭示了宇宙及生命的奥秘,又提出一整套世界观认识论人生观和方法论。所以,方瑛信中说“确切地说,应该认定是一部论述自然科学的著作。老子不仅是哲学家,更应该是一位科学家”。(www.daowen.com)

三是,老子所说的“道”并非虚无缥缈的假说。老子讲述了他勉强称“道”的状况——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用无穷、没有形状的混沌所构成的东西。它具有纵横交错致密的统御能力,先天地生,独立而永恒的存在。与古印度“梵”的概念相同,讲的是大自然里一种伟大而又难以捉摸的神秘力量。培真先生认为:“道”是宇宙万事万物生化运行的总准则、总规律;“大”则是这总规律所固有的巨大潜在“德”威力。由于这潜力在作用于不同事物时,才发挥出不同的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比如石油,其本身是一种能源,当被不同的器具使用时,即是陆地奔跑、水中航行、天空飞翔的动力;也具有奔跑、航行、飞翔的效应。“道”既有隐而不显的特质,又有无以言表的秉性。所以老子只好用寓言形式著述,只有切身修养生之道者才能体悟《道德经》的“道理”。因此,在未修道者看来,帛书《道德经》违背了“常理”,令人费解,甚至被指为不科学不可信不可行的“迷信”。何时,“道理”像神奇的互联网那样被广泛应用,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