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是早于《道德经》著作里关于“顺”“逆”的论述。其中“八卦”是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变化的规律,称之为“八卦”。顺者,往远处逐渐消失;逆者,将逐渐远逝的再返回使之复苏。在人体小宇宙里也有类似的八卦存在,人类对其“顺”用或“逆”用,就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八卦中“天地定位”是根本,“正其本万物理”。在自然界的大宇宙里,天地是不会失位的,总体上是永恒和谐发展着。可在人体中,性天和体地就容易失位,其本不正万物之末就混乱。因此,在修养生之道治理身体时,“逆”用生命程序不仅可以祛病延年,而且可以增长智慧。张三丰《无根树》有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帛书《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讲述了大智若愚的道理。即从有为之“明(清楚并激励聪慧)”反(即返)无为之“愚”者,为“玄德”的方法,这就是“知来者逆”。陈抟发明《太极先天之图》也是逆用生命程序的方法。《庄子·天地篇》讲述了顺逆之机,从“泰初有无”到“各有仪则谓之性”,是从天心“顺”而成人心的过程;自“性修反德”到“是谓玄德,同乎大通”,是修人心(逆用)复返天心的过程。古圣哲人讲述的是“只知顺行远去者虽智而实愚,知其逆返者虽愚而实智(培真语)”。
然而,古往今来对“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的至理名言,却产生了诸多误解。一者,由“绝地天通”演化为巫术。前文已有记述,远古人们生活在无欲无为的华胥氏之国,过着“道”理庇护下的和谐生活。约公元前5000年,重、黎各执一端“绝地天通”,断绝天地中和信息感知的情况下,诸侯贵族们就以人间常理来治理下民。这时人们已视修道者为“巫”。公元前500年,也就是老子生活的时期,楚国卜尹观射父用机巧之心,又将“绝地天通”演化为繁杂的宗教祭祀礼仪,并称其为“旧有典章”。二者,有将《易经》列入卜筮之术之误。《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见《隋书·经籍志》)”,而《易经》正是这三篇中的一篇。培真先生在“《易经》始末”一文做过论述,他认为:《说卦》第三节才是《易八卦》的《经》文,开篇第一、二节是其《传》文,有经传不分者将“传”误以为“经”。汉代前,《易经》有段重要文字——“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被人悄然删除。然而,在古籍《大戴礼记·保傅篇》和《说苑·建本篇》却记载了这段重要文字。真可惜,科学的《易经》变成卜筮的《周易》,将一个好端端的“正本”文化祖脉铸成大错,祸害后世。《易经》的卜筮之误延续至今,还有人被陷入迷宫而不能自拔。(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