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春秋战国时代,是指民间街谈巷语的记录人,被归类于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是说,古代有一种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的小官,后称野史小说为稗官。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能代表四方风俗,这是其他九流学派都无法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小说家的代表人物——虞初(约前140—前87),河南洛阳东人,汉武帝时为方士侍郎。据《史记》《汉志》所载,虞初于武帝时,以方士侍郎,乘马衣黄衣,号黄衣使者。《郊祀志》载:“雒阳虞初等以方词阻匈奴、大宛。”虞初写的《周说》共计943篇,原书失传。据东汉人应劭所说:“其说以周书为本”,即是根据《周书》写成小说《周说》。因此,有学者认为《周说》是一部通俗的周史演义。《太平御览》第三卷所引《周书》三则,其写作风格类似于《山海经》,清代人认为是虞初的佚文。因小说接近民间文学,与上层文士所不相容。东汉末仲长统主张“《百家》杂说,请用从火”,虞初的《周说》也被上层文士“从火”了。《汉书·艺文志》:“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至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吕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夫之议也。”小说既然说民间的事情,自然会有与上层统治者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周说》的失传,虞初的中国古典文学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很少记载虞初的事迹和他的小说创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偶有所记,亦几近于《汉书·艺文志》。但虞初的《周说》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深远,后世称虞初为小说创作的鼻祖。《文选·西京赋》中张衡云:“小说百家,本自虞初。”后人有以虞初为小说命名的,如《虞初志》《续虞初志》《虞初新志》等。(www.daowen.com)
据统计,小说家著作有《伊尹说》二十七篇,《鬻子说》十九篇,《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等等,均已佚。今据存目观之,小说家著作体例似外史、别传、笔记之类,其立说托诸古人者有《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天乙》《黄帝说》;杂记古事者有《周考》《青史子》《虞初周说》《百家》等共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多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