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是战国至西汉时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汉书·艺文志》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孟子》中载有许行(xíng)其人,亦属农家者流。可以说,战国是历史变革剧烈的时代,恰恰在这时出现了中国农业的飞跃发展。为什么呢?许多学者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大概有富国强兵、铁器牛耕、土地私有、精耕细作等因素,形成了重视农耕的风尚,农家学派便应运而生了。其代表人物许行,提出“贤者应该与民同耕而食,饔飨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农民的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许行(约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楚人,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与孟子同一时代,在《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后世将许行视为先秦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但因没有著作流传于世,详细思想内容与其他事迹皆不可考。
据载,许行农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不劳而食。他提出两项重要的主张:一是《左传·昭公》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要和百姓一样耕种、做饭并处理国事。二是《史记·鲁周公世家》“市贾不二”的价格论。许行主张同类的商品实行不二的价格,才能童叟无欺。传云,他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著录其代表人物与著作,如《神农》二十篇、《氾胜之》十八篇等,共九家百十四篇,但今多已失传。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也作了总结。《管子》中《地员》篇,《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皆为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后世《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著作,为先秦农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许行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幸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见《孟子·滕文公》)。这场论战的评价说:农家要求人人劳动的主张,体现了当时劳动者反对剥削的朴素愿望,同时,也存在绝对平均主义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孟子反对许行、陈相的农家主张,指出了行不通的理由,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农家思想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见解和实践活动,对后世的农业社会和农业思想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www.daowen.com)
关于农家学派的著作,《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有学者认为,《神农》二十篇,很可能就是许行的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