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他们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辩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有学者认为,“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韩非子》云:“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但纵横家自己的著作中并没有对“纵横”作系统解释。《鬼谷子》曰:“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杵,必由此矣(《捭阖第一》)”“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忤合第六》)”“乃可以纵,乃可以横(《飞箝第五》)”。虽三处提及纵横,可理解为方向、范围的自由度;就纵横捭阖而言,是用游说来联合政治势力的开与合。纵横本身不成系统,而权谋策略和言辩技巧却似乎有一个系列。《鬼谷子·捭阖》曰:“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可以说,纵横家是时代的产物。因为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加之养士之风盛行。纵横家能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等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成为当时最好的办法,为统治者所器重。他们所创造的智慧成为“轴心时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普遍认为,隐士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鬼谷子其人,虽无统一的考证,但多见于稗官野史;其著作不辨真伪,也还有传世之作。相传,鬼谷子,又名王禅、王利,字诩,号鬼谷。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00年至前270年,其寿命约110至130岁。《辞海》和其他有关文献称:“鬼谷子……居汉滨(指汉水之滨)鬼谷山”,他长于修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等,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
据悉,鬼谷子的师父留下一卷“天书”,他第一夜读纵横家书,讲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等之术,共十三篇。第二夜读兵书十三篇;第三夜读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等;第四夜读《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第五夜读推命相面术;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读一篇,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这些传说神秘而不科学,但可以说明他读过很多书。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记:“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云:“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以三寸之舌可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实则合纵三国,佩齐、赵、燕三国相印),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纵横之士智能双全,有仁义之辈,其人其事若鉴于当代。
关于纵横家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二家,百七篇”,今皆已亡佚。今仅存《鬼谷子》十二篇、《战国策》三十三篇(非其门徒著,主要是纵横谋士之言行,也可以谓纵横家之实战演习)、《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乃修身养性之法,本经意为基本纲领,阴符为隐秘的符言,非常神秘。《东周列国志》中有段关于《阴符》的精彩描写:当年,苏秦辞鬼谷子下山,尽破家财……遨游列国,访求……如此数年,未有所遇。……回家后,一家老小尽责其之。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母不以其为子。绝望之余,想起鬼谷子之临别赠言:“若游说失意,只需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倦欲睡,则引锥刺股,血流满足。如此一年,于阴符有悟,乃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天下之势,尽在掌中。后又出游列国,成功于燕、赵。随之又将六国合纵,共同抗秦,建立不朽功绩。(www.daowen.com)
相传,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等等。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怪才、奇才、全才。纵横家的权谋策略及能言善辩,将人的机巧之心发挥到极致,不乏诡辩、狡诈、欺骗之术,多为世人所不解或不齿。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湖北的古均州世代留有俚语——“鬼谷子王禅,不理他”,每逢听到一些乡里或身边神怪诡异的传说,大人们总会来这么一句。“鬼谷子王禅”是“不可信”的代名词,处理方法是“不理他”。这个俚语是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对于汉江边的古均陵(即古均州)来说,渗透着先楚文化,孺子歌、渔父歌、沧浪洲、远河滩、沧浪亭、尧祖铺、舜子井、禹贡图、武当山、鬼谷涧等等,无不保留着楚文化的印记。
对于鬼谷子其人,我们还应看到他的另一面。第一他是隐士,第二他是名士,第三他还是修道之士。唐末五代,著名的道人学者杜光庭著《仙传拾遗》里,记载鬼谷子被人忽略的一面——修道高人。杜光庭云:“苏秦、张仪,从之学纵横之术。二子欲驰骛诸侯之国,以智诈相倾夺,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传。先生痛其道废绝,数对苏、张涕泣,然终不能寤。苏、张学成别去,先生与一只履,化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这里说苏、张二人“以智诈相倾夺,不可化以至道”。《庄子·在宥》:“来!吾语女(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道家修无为与苏、张智诈、倾夺是相悖的。鬼谷子是“凝神守一,朴而不露”的修道人,对人们不相信修道感到很痛心,他常常流着眼泪给苏秦、张仪讲道理,苏、张仍然“不可化以至道”。最后,鬼谷子只好将一只鞋变化为狗,引领他们去了秦国。这样一段记述不是很耐人寻味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