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兵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

兵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兵家学派,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学派又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可见,兵家学派之著作及理论,兵阴阳家、兵技巧家的著作今天已经没有了。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简述:孙武,《史记·孙子列传》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兵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

兵家学派,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司马谈、刘歆、班固对诸子划分九流十家时,没有列入兵家,近代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增加兵家和医家,共十二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军事上的“战”与“和”关乎一国的存亡。在这样的年代里,用兵谋略成为热点,兵家学派应运而生。兵家学者,兵家著作脱颖而出。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为兵家,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魏晋时兵士出身的人亦称“兵家”,《晋书·王尼传》:“王尼字孝孙,城阳人也,或云河内人。本兵家子,寓居洛阳,卓荦不羁。初为护军府军士……护军大惊,即与尼长假,因免为兵。”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是我国宝贵的军事思想文化遗产。

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兵家学派又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兵家》谓:“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几。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可见,兵家学派之著作及理论,兵阴阳家、兵技巧家的著作今天已经没有了。兵“形势家”、兵“权谋家”的古代学术思想流传后世最广。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

这里,仅就《孙子兵法》这部兵权谋家著作,简述兵家学派思想。《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十三篇,六千字左右。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对于孙武的生活时代,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一般认其为春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有学者认为:“道”“仁”“阴阳”“保民”等的理论,是《孙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崇武尚智的齐文化是培育《孙子兵法》这朵军事理论奇葩的沃土。

至战国,此书才开始广泛传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孙子热”,所谓“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见《韩非子·五蠹》)。这里说的是孙武、吴起的兵书。汉代,官方组织人力,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整理。一是由张良、韩信“序次”。二是由军政扬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三是任宏《论次兵书》,将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孙子兵法》位在“兵权谋”之首。隋唐五代是《孙子兵法》注释的高峰时期,也在唐朝时传入了日本,开始了在国外的传播。宋朝自仁宗起,官方就重视兵学研究和整理,《武经》本《孙子兵法》成为后世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见于汝波主编《孙子兵法研究史》)。

《孙子兵法》原文赏析: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www.daowen.com)

在此兵法五事里,兵家所谈的道与道家所谈的道有本质区别。孙武解释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他讲的是某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得到上下认可,并可以不顾生死的为之战斗。而老子所说的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里的“道”是天地万物化生运行的总准则、总规律,是万事之源、万物之本。相比之下,孙武之道讲的是事理,而不是道理。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简述:

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史记·孙子列传》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据《左传》记,孙武系卫国公子惠孙后裔,父亲孙书,祖父孙蒯。公元前535年,孙蒯携子孙书避难奔齐。推测,公元前544年,孙武一周岁。公元前522年,孙武二十三岁在齐,博览群书,研究历代战争兵法理论,作著《兵法》的准备工作。据传,楚国佞臣费无极谗太子建将以方城之外为叛,楚平王召见,建奔宋,继又奔郑,为郑人所杀。楚杀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伍子胥奔吴。公元前514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伯喜为大夫。伍子胥奉阖闾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闾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之国政。吴国从此强盛起来,开始了讨伐越国的战争。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阖闾受伤不久病死,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无锡马山),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在黑暗的夜幕中,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带着5000名残兵败将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被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之后,就有卧薪尝胆的故事。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也称《齐孙子》。相传,孙武有子三人,孙驰、孙明和孙敌。次子孙明有子孙顺,顺有子孙机,机有子孙操,操即为孙膑之父。但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却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