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学派,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有学者认为,它与儒家、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盛行,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辉煌的一页。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史记》关于墨子的叙述只有24个字,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提了一下墨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显然,司马迁在有意冷落墨子。在之后的历史中,墨家学说随之被束之高阁。直到清末民初,在社会大变革中,人们才从“轴心时代文化”里看看先圣们是怎么说的。学者们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比如,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墨子,亦鲁人,名翟。盖后于孔子百三四十年(约威烈王一至十年生),而尚夏道,兼爱尚同,非古之礼乐,亦非儒。有书,七十一篇,今存者作十五卷。然儒者崇实,墨家尚质,故《论语》《墨子》,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在鲁迅的著作里,以大禹作为墨家的代言人,提出墨家是“中国的脊梁”的学说,他还身体力行的表达着墨家的行为方式,他敢于为民代言,为民做主,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等做法,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行为准则,都说明他对墨家思想的崇奉。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被历史汩没两千多年的墨家学说,其面貌残存不全,其事迹亦幻亦真。然而,墨家的学说和精神一直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墨家学派的脉络清晰可见: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翟是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墨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其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或钜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墨者生活清苦,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言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子》一书是墨子讲学时由弟子们记录后整理而成的。战国后期,会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即兼爱(完全的博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上下一心为社会兴利除弊)、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明鬼(以神鬼之说警示世人,不行邪恶)、非命(掌握自己的命运)、非乐(废除划分等级的礼乐及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节葬(提倡薄葬节礼、不浪费)等等。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经》或《墨辩》,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www.daowen.com)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为宣传自己的主张,他广收门徒,亲信弟子有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而阻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越王邀请墨子做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釐、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者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者之手,表明墨家之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有学者认为:墨家学说不为历代当政者采纳,其根本原因在于“选天子”。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这种民主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统治者不喜欢的学说。
那么,墨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呢?韩非子将墨家列入显学,而道家则是隐学;其根本区别在于“有为”和“无为”,在于“有欲”和“无欲”。墨子提倡“尚贤”,老子说“不上贤”。因此,墨家虽有天下为公的品质,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道家所必备的修养。但是没有奉行“无为法”的认识论,而导致弃本而逐末,仍逃不出末学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