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冲虚至德真经》中的列子及其范本源考

《冲虚至德真经》中的列子及其范本源考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唐玄宗天宝元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名为《冲虚真经》。其中有张湛序本《列子冲虚至德真经》,在道家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列子的“贵虚”思想。在列子的寓言故事中,明确提出这种思想。特别是列子问道于关尹子,黄帝承传之道等,论述了“涵养元气,尚柔主静”的重要性。

《冲虚至德真经》中的列子及其范本源考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古代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省。《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是个传奇人物,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其真传。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能御风而行。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传说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唐玄宗天宝元年(739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名为《冲虚真经》。

据悉,今本《列子》版本不下几十种,书前大多存有刘向所撰的《序》或张湛(东晋时人)所作的《序》,各版本内容相差不远,有大量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书中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列子》(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御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但不知何时已佚失。今人杨伯峻先生的《列子集释》,征引了历代主要注疏,又附录了《张湛事迹辑略》及刘向、张湛、卢重玄、陈景元等的序文,和柳宗元朱熹、高似孙、叶大庆、陈三立、梁启超、马叙伦、武义内雄、杨伯峻等的考校辨伪文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王重民赴欧美各国考察流失在外的古籍善本书目时,发现明万历三年董氏汇刻本,代拟书名《道宗四经》。其中有张湛序本《列子冲虚至德真经》,在道家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列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首先,列子的“贵虚”思想。《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虚者,虚静也。虚静是修道的关键,修道者要把其心神调整到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触之而不觉的最佳状态。换言之,只有使心神虚静时才能形成元神,元神与道体互通为一,“元神”才能知“道”。《列子·天瑞》云:“夫虚静之理,非心虑之表,形骸之外。求而得之,即我之性。内安诸己,则自然全真矣。故物所以全者,皆由虚静,故得其所安;所以败者,皆由动求,故失其所虑。”这与《老子》的“致虚,极也;守静,表也”,《荀子》说的“虚一而静”是同一个道理。

再者,是“顺应自然”的思想。《列子》中有很多论述体现出无心无为,虚己顺物,清虚无为,顺乎自然思想。比如《列子·力命》中,力量与命运的对话突出的重点是“听凭自然而矣”;东郭先生说北宫子“仁德厚,命运薄”是“糊涂很久了”的有为法等。符合《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道家之所以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的天命观,就是因为彻悟了宇宙及生命的本原,了解人与天道和谐共存的秘诀是:使自己有效的效法天道规律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www.daowen.com)

其三,是“涵养元气”“尚柔主静”思想。在列子的寓言故事中,明确提出这种思想。特别是列子问道于关尹子,黄帝承传之道等,论述了“涵养元气,尚柔主静”的重要性。例如《列子·黄帝篇》曰:“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不常胜之道曰强。”

因为列子初学道时有些分不清是非,也办过糊涂事,庄子也有如实记载。比如《庄子·应帝王》记载:战国时,郑国有个神巫叫季咸,“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列子四次给其师壶丘子引见此人面相,结果,壶丘子分别显现“死相”“生相”“活相”“幻相”,季咸终于不知所措落荒而逃。列子作为一个修道之人怎么就相信巫术呢?所以庄子说:“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庄子这里调侃列子:深深感到像从不曾拜师学道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三年不出门,帮助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就像侍候人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