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与《周易》:《道德经》范本源考,孔子儒道融合论

孔子与《周易》:《道德经》范本源考,孔子儒道融合论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讨论儒家学派文化时,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精髓在《易经》。前文已谈及《易》与《周易》之变异,此不赘述。这里仅就孔子及其儒家学派通过《周易》与道家思想融合的观点加以阐述。这就是《易经》的用途和作用。另外,有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历史上能真正读懂《易经》的人,其实不然。前者说孔子还需要时间来学习《易经》,才能不会出现大的错误。

孔子与《周易》:《道德经》范本源考,孔子儒道融合论

在讨论儒家学派文化时,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精髓在《易经》。余以为,如果将《易经》或《周易》之别先搁置一旁,就《易》而言,可认为是儒道融合的又一文化现象。前文已谈及《易》与《周易》之变异,此不赘述。这里仅就孔子及其儒家学派通过《周易》与道家思想融合的观点加以阐述。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朱熹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在儒家十三经的《易经》里保留有《易八卦》的原始内容,据培真先生考证:《易经》“早期只有八卦和与八卦相关的《说卦》部分”,《系辞》在竹书《易经》时还没有形成,《说卦》前三节中只有第三节才是《易八卦》本身的经文,第一、二节是序言,又称“传”。也就是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才是《易经》的经文。原来八卦指的是八种自然现象,在天地定位的前提下,山泽、风雷、水火各自都有各自的功用,形成宇宙的大自然。我们的祖先以人道效法天地之道,创造了道家“正本”的主脉文化,从正本中达到治末的效果。儒家学派《易经》保留的《易八卦》经文,虽然理解各不相同,但可以见证儒道文化融合的内容。(www.daowen.com)

培真《超凡入圣——中国道家大智慧》说:“值得一提的是,《易经》在秦汉以前尚有一段重要的文字,但自汉代以降,这段文字就被人悄然抹去了,也许正是这段文字不利于将《易八卦》演变为卜筮之《周易》。”这段文字就是许多儒家典籍里记载的“《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也”。这就是古圣作《易》的宗旨,规劝天下的君子用“正本”理顺万事万物,“贵建本而重立始”。否则,就会出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错误。这就是《易经》的用途和作用。如果说秦汉以后的儒家学派为了卜筮之周易抹去了这段文字,在此之前,孔子又是怎样理解《周易》的呢?在《论语·子路篇》记载有孔子与子路讨论一个问题:南方有民谚说,人没有恒信之心,就学不到巫医的神奇本领。这就是《易经·恒卦九三》爻辞所说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败)”。孔子说“不占(卜筮)而已矣”。《论语·公冶长》又讲了孔子不信龟占的事:春秋时鲁国大夫藏文仲,专门给大龟壳建了座豪华的宫殿,孔子见了说“这龟壳究竟又能知道什么呢”?可见,孔圣人既不相信卜筮,也不相信龟占。另外,有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历史上能真正读懂《易经》的人,其实不然。且看以下古籍。《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记,“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前者说孔子还需要时间来学习《易经》,才能不会出现大的错误。后者说孔子要传述先贤的正本文化(节欲守中),不需要另外去创造,只要诚信上古做法就可以了,我私下里很想把自己比作老子和彭祖。予以为:孔子当时所处的文化大背景是“中道”思想,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典范,想必对三王的“十六字心诀”并不陌生,他从内心里是佩服老子和彭祖的。然而,司马迁在《史记》里的《孔子世家》篇却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又在《仲尼弟子列传》篇曰:“孔子传易于瞿。”还列举了一个承传谱系,其弟子扬何在汉武帝时担任过汉中大夫。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言?还是儒家学派的变迁或发展?请读者自鉴。总之,儒家学派在《周易》问题上,具有融合道家思想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