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道德经》范本的元神和识神解析

《道德经》范本的元神和识神解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神为静态,识神为动态;元神的职能是建本,识神的职能是应事;元神是无欲的心神,识神是有欲的心神。二者不能同时呈现,识神显而元神隐,元神显则必须收敛识神。这无极化的“意识场”即是元神。“神”为人身“三宝”之一,又有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之分。中医学说认为人的脑部就是元神所在。

《道德经》范本的元神和识神解析

道家认为:“元神”与“识神”是指人两种不同状态的心神,即心神虚静状态和心神纷动状态。元神为静态,识神为动态;元神的职能是建本,识神的职能是应事;元神是无欲的心神,识神是有欲的心神。二者不能同时呈现,识神显而元神隐,元神显则必须收敛识神。《阴符经》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这里,“其神之神”即指识神,“不神之所以神”即指元神。道家鼻祖老庄并未提出这个名词,是后世学者提出的修功术语,有将各种异名而同指的称谓,加以规范化的用意。

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神气,是无极化的意识场。其表现如婴儿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其修持方法是:收敛自己所有的意识活动,保持清醒状态下的无思辨,处于恬淡虚无的境界。当所有意识的活动都能平静时,意识场就回归于其本底的功能态,即能极化而不极化状态。这无极化的“意识场”即是元神。正如《老子》第十章所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正是描述呈现元神的状态。

元神又称“不神神”“己”“真意”“性天”“真我”等,炼神又称“炼己”“炼性”“心斋”“坐忘”“洗心”“浴神”等。北宋张伯端的晚年著作《青华秘文》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返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自为气质之性所蔽之后,如云掩月。”近代中国中医学泰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也说:“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www.daowen.com)

识神,是在身体大脑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体行为的意识体。生命体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地用身体(包括肌肤和神经)和感官接收天地间各种事物的信息能量,包括风云、光影、阴晴、冷暖和声音,在人类生命体中还会不断接受人文事物,特别是大量地接受知识和生活教导,在大脑里积累了很多知识信息和事物信息。大脑功能与信息能量产生能量交换,形成大脑思维,不断复制、演化、创造和提炼新的信息,使大脑内的信息迅速膨胀。形成信息能量场,具有能量感应性。这种感应性不断增强,又产生在大脑中,最终与大脑机能一起合成了具有分辨功能和控制身体功能的意识体,这就是识神。人的情感、欲望等都在识神的作用和控制下发生,所以人的识神具有情感和欲望的因素。

“神”为人身“三宝”之一,又有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之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重识神的培育和运用,自身的元神往往被忽略,将自己更重要的另一半弃之不用,令人惋惜。人在少、长、壮、老的过程中,质性日彰,元性日微,结果识神将掩盖元神。人类若单靠识神去探索宇宙之本原,不仅是徒劳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搅乱自然。当人类能认识并应用元神,完整地认识自身时,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识神和元神有机结合使用,才有可能知本知末,认识宇宙的因果关系,达“不知之知”的大知。王重阳《五篇灵文注》曰:“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中医学说认为人的脑部就是元神所在。明代赵台鼎在《脉望》中说:“脑为上器元神所居之宫,人能握元神栖于本宫,则真气自升,真息自定,所谓一窍开则百窍开,大关通而百关尽通也。”《锦囊秘录》则曰:“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找回一些先天的元神,或许更为有利,请君自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