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异同观,是指社会生活里,人们为人处世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即“相异观”和“相同一观”。出自《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一,而不见其所丧。”意思说:以“相异观点”看问题,将肝胆划分得很清楚,如同国界那样不可逾越。以“相同一观点”看问题,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始于这个唯一,回归于这个唯一。这样,在人生的过程中应该收敛耳目的分辨能力,收敛游荡的机巧之心,培养出一个目正、心正之“德”的和谐局面,才能保持长久。这是庄子对老子“复归于一”“百姓(寓指脏腑百骸)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咳(即婴儿般无意识)之”思想的发挥。也是道家“整体观”施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异同观”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异观”是以相异观点认识并处理事务;“相同一观”是以相同一观点认识并处理事务,两者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以变应变、偏执一方、争执对立、不协调,导致整体混乱局面;后者以不变应万变,用中和无为之心去对待那些不和谐、不协调现象,使之舍弃小节而顾全整体,以形成整体和谐。犹如大海,那平庸无奇的水平面容纳着无数奇巧的海浪,无论海浪怎样尽情地表演,最后还是回归到水平。水平是永恒的,海浪是短暂的。如果偏执一方去推波助澜,就会越来越乱;如果能守住水平,以不变应万变,大海整体的平衡就会多一点。这就是异同观的差别。
在修道中,“道”“大”“一”“无极”都是同义词。从本原讲,是唯一的无极化,世间所有形式的极化现象都从这里泛起,又回归到这里,概莫能外。因此“异同观”是成败的关键所在。老子说:“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庄子说:“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曰(悦)之乎?”讲的都是相同一观。庄子还讲了个生动的故事:如果你伸着手指教训别人不要指手画脚,还不如自己不要指手画脚;如果你骑着马去指示别人不要骑马,首先自己不骑马。这样才能感化他人做到某些事情。如果在整体上能用和悦之心对待事物,在自身,身体各部位就会协调平衡;在社会,就会人人安康、和睦相处、风清气正,达到整体和谐。(www.daowen.com)
中和无极的天道,统御着宇宙与生命的千变万化,使千变万化顺从于无极之道的中和统一,这是“道”与“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若无无极之道的统御,波将不波,物将不物;若人不知顺从于天道的规律,使用“相异观”处世,人自生不能长久,社会不会稳定和谐。只有“正其本”,方可“万物理”;中和与长久相伴,混乱与短暂相依。让我们少一点相异的私心,多一点相同一的公心,少一点机巧,多一点淳朴,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