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弼注《道德经》通行本考证成果

王弼注《道德经》通行本考证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他们未行实修,被称为“清谈派”。就在魏晋玄学的大环境中,王弼注本诞生、风行于世,并为后世文人所崇尚。正始十年,感染疠疫病故,年仅24岁。然而,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理解,注解老子《道德经》,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所谓通行本,是指在历代文人中比较流行的《道德经》王弼注本,至今仍受推崇。

王弼注《道德经》通行本考证成果

公元3世纪,随着儒家经学的衰微,出现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从《易经》《老子》《庄子》讨论的问题中,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就“本、末、有、无”的核心观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进行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因为他们未行实修,被称为“清谈派”。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反复辩论,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密切,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于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老》为理论论据,提倡“贵无”“言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第二是西晋初至元康时期。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三是晋元康时期,玄学家以裴为代表,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第四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呈儒、道、佛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就在魏晋玄学的大环境中,王弼注本诞生、风行于世,并为后世文人所崇尚。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河南焦作)人。生于魏黄初七年(226年),卒于正始十年(249年)。应属三国时人。其祖父王凯是建安时期著名诗人王粲的亲兄弟,父亲王业做过尚书郎。后来,他也做过尚书郎,但由于拙于事功,加上资历又浅,所以不被重视。正始十年,感染疠疫病故,年仅24岁。王弼驻世短暂但著述颇丰;他与何晏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得藏书家蔡邕藏书,有很好的《老子》底本;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字面注释令时人信服。但他英年早逝,似乎不属实修体悟的高层次、高境界之人。然而,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理解,注解老子《道德经》,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用儒学理论诠释老学的“贵无”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将其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颇受后人青睐。所谓通行本,是指在历代文人中比较流行的《道德经》王弼注本,至今仍受推崇。(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