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上公注本》:最古老的《道德经》注本与王弼注本并行

《河上公注本》:最古老的《道德经》注本与王弼注本并行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据史书记载,上述河上丈人的弟子乐瑕公、乐臣公、盖公,皆系战国末至西汉初年的著名隐士,游学齐国,以“黄老之学”显名于世。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河上注本有的地方胜过了王弼注本,保存不少精义,可与王注并行,取长补短。

《河上公注本》:最古老的《道德经》注本与王弼注本并行

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正统道藏》四卷,收入《洞神部玉诀类》。《老子河上公章句》旧题西汉河上公作。河上公,不知何许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最早提到河上丈人。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葛玄《河上公注老子序》也说“莫知其姓名”,汉文帝(前179—前157)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有所不解数句,遣使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即驾从诣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

《史记·乐毅列传》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据史书记载,上述河上丈人的弟子乐瑕公、乐臣公、盖公,皆系战国末至西汉初年的著名隐士,游学齐国,以“黄老之学”显名于世。战国后期的齐国,正是黄老道家学派兴盛之地。河上丈人作为黄老学派的一位祖师,盖亦为战国时人。此派学说的要旨是“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以清静无为治国安民。其说经盖公传授曹参,又因曹参入京为汉相国,遂成为西汉初统治者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卷五十四)有关于曹参的传记。文中主要记述了曹参攻城野战之功和他的“清静无为”的治国思想。司马迁对曹参的英勇善战和治国方略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曹参施行的政策,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也使他受到了天下人的称颂。

关于《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及其作者,众说纷纭,不少学者有深入考证和论述,各有见地。大致有西汉、东汉魏晋诸说。赞同“东汉说”的认为,它产生于《老子想尔注》之前,河上注中有后世道流增饰之处,糅有儒家思想。据王卡考证,河上公大概是战国时代人,而此书则大约成书于东汉中后期(见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前言,中华书局1993年8月版)。(www.daowen.com)

在众多的《道德经》旧本中,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流传最广。近人朱谦之认为:王本属文人系统,一般为学者推崇;河上本近民间系统,文句简古。河上本与王本比较,以河上本为优。河上本自身也有不同。据李道纯称:有“河上公解注”,有“二家全解”,有“章句白本”,三本中以“章句白本”理长。朱谦之又说注本有北方传本与南方传本的不同。北方本以敦煌发现的六朝唐写本为代表,即敦煌本;南方本则以日本奈良“圣语藏”镰仓旧抄卷子残本,及东北大学教授武内义雄所藏室町时代本为代表。北方本优于南方本。

总之,河上注本是东汉方术之士的解老之作,它吸取当时哲学、医学和养生学的成果,着重从养生角度解老,同时阐发治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修炼而长生不老,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论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思想多为后世道教继承发扬,唐时《传授经戒仪注诀》规定它为道教传授的主要经书之一。河上本通行于道教中,为道士广泛使用,不少道士解老都以它为底本。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河上注本有的地方胜过了王弼注本,保存不少精义,可与王注并行,取长补短。它对老子思想、汉代“黄老”思想和早期道教思想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在版本学上也有其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