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这是公元前481年在鲁国西境大野泽地“西狩获麟”后,孔子写下的麒麟挽歌,他见麟死,认为是不祥之兆,后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了。可见,在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尧舜时代就有“麟凤游”,可算是原始出处吧。
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正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而被承传,加之“遇麟而生”孔子,更为儒家所器重,成为儒生笔下歌颂对象。然而,民间却传有另一种说法:天地诞生之初,飞禽以凤凰为首,走兽以麒麟为王。又说,混沌初开只有禽王凤凰和兽王麒麟。显然,民间之说源自远古,瑞兽麒麟传达“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兼有鹿、牛、马、鱼等吉祥动物组合的形态,这种虚构的“神兽”表现出上古社会的安静和祥瑞的面貌。至公元前5世纪,争霸打破了祥和,欲望搅乱了安静。出现于商“西狩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的故事。也就是,社会动乱,麒麟死亡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其本真含义远远超出儒家学说,若以麟凤龟龙四灵而议,其道家思想文化意义应为麒麟文化主旨。
麒麟是传说中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古代帝王的年号或者古建筑、古地名,也往往以麟字作为祥瑞的代号。汉高祖刘邦在未央宫建麒麟殿,“万岁”“延寿命”是汉代流行的吉祥语。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盛行。汉宣帝设麒麟阁“思股肱之美”。图画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十一人肖像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扬之”。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即此开始。唐高祖于巨野置麟州,唐高宗称年号为麟德,武后则天辟中书省为麟台,唐德宗在麒麟台立麟台碑。后金在巨野县山口镇(今山东嘉祥县大山头一带)增设嘉祥县。元世祖在巨野县治北建麟凤亭;元文宗至顺二年,巨野县主簿樊逊,重修麟凤亭。明代,巨野知县方时化,在麒麟台建瑞麟寺。建造宏伟,规模壮观。至今还有以麒麟命名的地名:云南曲靖有麒麟区,又名麒麟城;江苏南京江宁区麒麟街道,江苏南通海门市;安徽安庆市枞阳县有麒麟镇。
麒麟在民间也有广泛应用。在求子与育子方面,人们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以“麒麟送子”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见于图画、祝祷之语,而且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贵子,子孙贤德。(www.daowen.com)
配以“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联语。在建筑装饰物方面,中国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盛行在屋檐、山墙、门楣、窗框、影壁、柱础、板墙、屋脊、抱鼓石等处以砖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装饰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物。有的在大门的两侧装饰石雕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避邪。在佩饰与纹样方面,人们都喜欢将金、银、铜、玉麒麟护身符佩戴在身上,婴幼儿佩戴“麒麟锁”,以此为孩子祈祷长命百岁。此外,以麒麟的艺术造型为图案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使用。唐代武则天时,专门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麒麟袍”。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成为等级制度的标志。在民间剪纸、年画、刺绣、蜡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鲜活的影子。在日常用语中还有“麒麟儿”“麟儿”“麟子”的美称,赞扬别人家的孩子;以“麟子凤雏”比喻贵族子孙;以“麟趾”祝颂子孙贤惠;以“麟趾呈祥”作为结婚喜联的横批;以“麟肝凤髓”比喻极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凤嘴”“凤毛麟角”称赞和说明事物珍贵等等。当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被称为麒麟的故乡。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山东省巨野县为“中国麒麟之乡”。
上述可知,麒麟神话源自上古,是古人崇德、尚德的延伸,又被孔子儒家所推崇,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里的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