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并不只是对某种生活技能的单纯机械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唤起人们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觉知,在劳动中真实感知生活的意义。劳动教育是要建立人们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交融,使我们今天学习知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便捷,那么知识是否会必然带来能力的提升,这中间却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我们在今天强调劳动教育尤其是在劳动新形态下,就是要强调其实践性,推动教育由知向行转化。
对劳动者来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催生了新的职业,使劳动者的劳动范畴更加广泛。在“滴滴出行”出现以前,我们要打车只能到路边招手示意,在高峰时段打车难度极大,“滴滴出行”不仅提供了专车,还有出租车,不仅可以自己一人乘坐,也可以与别人拼车,降低自身的出行成本。随着酒驾的入刑,国家对酒后开车尤其是醉驾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全的生活环境,而有些人既有应酬又要开车,于是代驾成为新的市场需求,也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
在新的劳动形态下,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技能、培育价值观念,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学习变成了终身的追求,不再单纯地学习知识,而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抓住机会、成就自我。
在今天,劳动者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地域、某一个时空,从事科学研究、从事农业生产、从事服务贸易,甚至于开个网店、摆个地摊,都是劳动的一部分,需要劳动者开阔思维、转变观念,一切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会获得社会的认可,也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不一样的力量。
案例阅读
最近有两条新闻很火,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把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第一个新闻的主角,是北大毕业的女生黄灿。她在北大毕业后,进了房地产行业当中介。
很多网友感叹:读书看来真没用,北大高才生还不是一样出来卖房子。读书真的没用吗?据了解,在北京当房产中介的黄灿,已经卖掉了227套二手房,还有7套新房,还出租了21套房子。据网友测算,就算按照每套600万计算,她卖出的房子也已经有13亿了,按照1%抽佣的话,税前佣金高达1 300万……另一条新闻的主角,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女硕士刘双。今年32岁的刘双,精通英语和法语,曾经是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的员工,负责在肯尼亚维护客户关系。后来,刘双为了家庭和孩子回了国,入职杭州一家家政公司,成了全国学历最高的保姆。据说,刘双刚进入保姆培训期,就有客户开出了2万月薪,而且还有很多雇主在竞价。刘双透露,自己不做饭、不干家务,只带孩子。
这两条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网友指责她们,说她们好好的工作不干,去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对不起国家和父母的培养。还有很多网友支持她们,认为工作不分贵贱,只要合理合法地赚钱,没必要附加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
以上这些讨论其实难分对错,但都是老生常谈了,自从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开始,一模一样的讨论就会时不时出现。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变化。”在我看来,大家真正应该看到的,是这些热点事件背后的趋势变化。这些年类似的事件越来越多:32岁的延边大学世界史博士生送快递;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回乡送快递;清华物理学博士,到中学当老师;“90后”大学生,放弃北京工作回老家办养殖场……这很可能是就业趋势的转折点,未来高学历人才下沉到服务业、农业、中小学教育等行业,将会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过去在很多行业见不到的高学历人才,可能会越来越常见。在未来,这些不断下沉的高学历人才,必然会成为各行各业变革的中坚力量,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导者。
(资料来源:周南.北大毕业生干中介,双语女硕士做保姆,是人才浪费还是社会发展.人民日报评论,2020年6月.整理改写)
新时代的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新时代的劳动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的特点,劳动教育在劳动新形态的变化中也显得愈发重要。
第一,人的社会交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传统的交流方式正在改变,人机关系、虚拟和现实关系正在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交流的物理性限制在不断地消失,但与此同时,网络依赖症、微信依赖症、手机依赖症等各种社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带来了陌生化的挑战。劳动教育通过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区劳动以及社会志愿者活动实践,可以拓展人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也可以重新思考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大局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人的思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互联网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既然数字时代获取知识如此方便,那么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当然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但思想的成熟需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训练过程。如果我们碰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对问题没有调查研究,或者调查了之后也没有形成对结论的真实性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和习惯,那么就很难说我们的思想是成熟的。劳动蕴含着人的心智和思维方式,今天的劳动教育,更多地着眼于提高人的思考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些能力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第三,人的价值观。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身就是真善美相统一的过程。人工智能时代强调劳动教育,重要的是弘扬劳动精神。“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劳动教育,要使广大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开创我们美好的未来。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伴随着新的机遇。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出发点和归宿不仅仅是让劳动者学会具体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劳动者能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选择最有效的信息,将教育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赋予人更高的知识、技能,激发每一位劳动者的显能和潜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当无数新时代的劳动者响应时代号召进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释放出自身的能量,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无往而不胜。
拓展阅读
长三角20校结盟共推新时代“劳动教育”
2019年12月27日至29日,由浙江省教育厅牵头长三角域内省、市教育厅(教委)主办的首届长三角基础教育年度峰会上,上海、江苏、安徽和浙江四地的20位校长,共同宣读了《中国长三角新时代劳动教育20校联盟富阳共识》,宣告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正式成立。
本次峰会由浙江省教育厅牵头长三角域内省、市教育厅(教委)共同主办。专家认为,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不仅为长三角劳动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平台,也给成员学校发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更深远来说,对培养拥有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重大意义。
峰会上形成的《共识》,直面了当前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虚化等;提出了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创新,要高度重视劳动成就幸福人生的个体价值。
“劳动教育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但有一个重要准则是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相互结合。”中国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说。
“新时代的劳动要在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造劳动。”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晓燕说。
据悉,创新性的劳动教育在长三角四地的很多学校已初见规模,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劳动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20个联盟成员学校基本都已设立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上述《共识》还强调了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在推进劳动教育中的协同性。“家长不配合,劳动教育相关资源匮乏和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是困扰很多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障碍。”安徽淮师附小南山校区校长沈建山说,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必须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形成合力。
(资料来源:俞菀.长三角20校结盟共推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华网,2019年12月.整理改写)
实践活动
“我劳动,我成长”实践活动(www.daowen.com)
一、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成长
二、活动宗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每个劳动者的美好追求,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学生直接参与劳动的机会大大减少。这是由于学生的社会角色使得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处在“被服务者”的位置。因此,帮助学生转换角色,使之以“服务者”的身份体验劳动生活,能有效提高学生劳动认知和劳动能力。劳动教育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规划。
三、活动时间
每年5月至6月
四、活动主体
在校学生
五、活动实施
1.主题生成
(1)话题导入
通过“我的一天”小视频,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总结一天的生活中接受到的劳动服务,引发学生的思考,探讨劳动者对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产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想法。
(2)激活思维
第一步,从学生感受最深刻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妈妈的一天”“老师的工作”“食物从哪里来”等,引导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问题,探讨不同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效用等方面提出问题,并整理出问题表。
第三步,引导学生从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趣味性等几个方面对问题表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整理,从而形成值得研究的小主题(以下列三个预设主题为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①打造温馨小家。②我是小小老师。③小嫩芽的生长。
2.展开活动调查
通过小组活动的展开,根据每一个小组的活动,结合各小组的活动计划表,做好相应记录,填写好劳动记录表。
活动意图:学生主动参加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通过考察、服务、制作、体验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和分析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
3.形成成果
(1)各小组整合实践活动中的资料和数据,整理活动成果,如调查问卷、考察记录表、访谈记录表、劳动体验学习记录表和照片等。
(2)整理创意设计成果,如“理想居家环境模型”“创意教学用具”“智慧小菜园”等。此过程需要美术、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老师的协助。
(3)用“美篇”或PPT等软件整理本小组的活动过程,如小组活动图片、组员风采、活动感言等,并进行展示和经验、感悟总结。
思考与练习
1.你对于当前的劳动教育有怎样的感想与体会?如果让你作为决策者,你会施行哪些相关的措施去加强劳动教育以帮助青年学生适应这个新产业崛起的时代?
2.青年大学生如何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劳动者?
3.你是否赞成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浪潮?谈谈你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