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生产劳动:积极创新形式,提升效率

新时代生产劳动:积极创新形式,提升效率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般意义上,人们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新时代生产劳动突出时代性,积极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衔接,不断创新生产劳动形式,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相呼应,有效提升生产劳动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时代生产劳动:积极创新形式,提升效率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般意义上,人们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它包括一切生产领域中劳动者的劳动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的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等,以及各种生产性劳务,如货物运输等。与此相对应,非生产劳动则是不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概念区分的确定,除了要考虑劳动过程一般规定外,还必须考虑一定生产关系的特殊规定。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并认为这一区分对认识作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本身的基础的劳动的形式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生产劳动突出时代性,积极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衔接,不断创新生产劳动形式,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相呼应,有效提升生产劳动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随着对生产劳动的要求提高,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也就水涨船高。对于大学生来说,生产性的劳动主要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大学生进入生产流水线,承担相应的工作,完成产品的生产,对他们而言,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的机会,实习弥补了这其中的断层,对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生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学生个人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尽快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实现从学习者到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新时代生产劳动不同于以往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生产活动的高度智能化,实现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机器大生产具备了不同程度的智能性,大学生也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更加深刻地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在生产过程中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确实从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案例阅读

寿光,当个智慧农民

“智慧棚”迎来“棚三代”

手机种菜,在我们寿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4月12日上午,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一边介绍着自家西红柿大棚的种植情况,一边用手机现场演示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在这块占地4亩多的大棚里,崔江元搞起了物联网,温度、通风、洒水摁摁手机就能搞定。“我的大棚是新式‘智慧棚’,有通信网络就能实时看到大棚内作物生长情况,还能根据作物特性和季节变化设置相应参数。现在,我在家里喝着茶可以种菜,在外地也可以种菜,而且产量可控、品质有保证。”

2016年初,崔岭西村着手建设高标准智慧农业园区,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手机远程遥控放风补光、浇水施肥。在“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三元朱村,有技术、有见识、会经营的新型“绿领”农民已成了村里一道亮丽风景。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介绍:“在咱们村,20世纪80年代末‘棚一代’艰苦创业,进入新世纪‘棚二代’开拓进取,如今则是‘棚三代’闪亮登场。村里1/3以上的年轻人回来了,其中不少是大学生。”

“操作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生活条件市民化”,“棚三代”王聪说,这是吸引村里年轻人回归的因素。“我和妻子两个人就可以管理1间大棚,技术和市场都有保障,年收入稳定在20多万元。”(www.daowen.com)

加入返乡“玩棚”行列的,还有一大批年轻的“工转农”。在营里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的大棚里,1984年出生的杨飞正在辣椒地里忙着疏苗。此前,他是寿光市一家车厢厂的工人。“我们几个回来‘玩棚’的年轻人,现在经常在一起交流种植技术。”

“智慧化”以科技为基

近年来,寿光多方聘请农业专家,不间断地举办培训班、农民夜校、科技讲座,大范围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既培育了一批拥有先进蔬菜种植或管理技术的职业化农业科技人才,也打造了一支实力出众的蔬菜技术推广队伍。

如今,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已吸引20余家企业入驻。熊蜂授粉、生物菌土壤改良、土壤火焰消毒、秸秆就地还田、无菌种苗生产……一批批令人称奇的新技术从这里走向寿光的沃野。在寿光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创业者还可以“拎包入园用大棚”。园区最大的创新在于“平台公司+运营商+农户租赁”的发展模式,“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服务,让园区全套服务也走上智慧化道路。

监管同样“有智慧”

在寿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样“有智慧”。寿光市自2016年起开发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实现了蔬菜产业的智能化监管、全域化追溯和信息化服务。“通过智慧监管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全市15个镇街区每个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棚数量、蔬菜种类,输入任一农户的名字,可以查到该农户所有大棚蔬菜的交易、检测信息以及农药使用情况,这些信息都来自大数据抓取。”在寿光市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展示厅,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目前,寿光14万个蔬菜大棚、1 556家农资经营店、1 020家蔬菜市场、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和15处镇街检测室,所有的生产信息、检测信息和交易数据都已纳入智慧监管平台。

(资料来源:新时代奋斗者——在寿光,当个智慧农民.大众网,2019年6月.整理改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