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1.课程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这是东北大学“爱劳美校”活动的生动实践。采收大豆只是劳动教育的一个环节。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界定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以青年学生参与学习劳动课程相关知识、亲身体验劳动经过等形式,结合新时代的智能设备、多媒体的方式途径对教学计划作出的总体安排。

1.对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不能片面化认识

只限于理论层面的知识或只追求具体的劳动活动都不能完全地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真正意义,学校系统合理地把劳动理论课程和具体劳动实践编排在教学计划中,为组织实施劳动教育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坚持创新与劳动教育课程相结合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劳动课程形式,要将创新引进劳动教育课程中,凭借多种多样的劳动考察形式、劳动体验形式,展开崭新的劳动教育课程,达到劳动教育课程的新意义,使所有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人员能够收获印象深刻且内容丰富的劳动。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2.课程原则

一是育人导向。在新时代,一代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深刻了解并体会劳动的真正内涵,通过劳动课程学习,将劳动概念传输给每一位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劳动教育为契机,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二是时代特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劳动的形式也得到创新,如何将新的劳动观念和新的劳动方式相结合,让劳动教育课程充满时代特色,赋予新时代的活力,展现新时代特征,这也是时代对劳动教育课的基本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大力提倡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科学概括出新时代劳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以及推动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三是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进行,一方面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让青年学生在课程时间上进行劳动知识学习,在相应的时间进行劳动活动实践,体会劳动意义,培养良好兴趣;另一方面,应整合多方面力量,不但从学校,更应深入家庭、社会等周围环境,让劳动实现日常化、规范化、普遍化、多样化、社会化,能够实现将劳动教育传播至每一个角落,形成一种综合系统集中的劳动教育氛围。

四是切合实际原则。将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在教学计划中,针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应结合国情、社情、校情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能够使青年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校,也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合理地调整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安排,寻找适合的、达到劳动教育课程的最好成效。

3.课程内容(www.daowen.com)

劳动教育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理论、基本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讲清劳动道理为教育的着力点,采取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让青年学生能够通过对劳动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对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的体会,深刻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深入理解劳动实践对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深切感悟劳动实践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使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使高校学生真正在思想意识层面切实认识和领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道理及其重大意义,从而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4.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基础,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将传统教学中的基本课程安排原理保留,对参与教育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归纳,完善传统模式的劳动课程安排。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与互联网、全媒体等形式进行结合,改造枯燥、乏味、单一等特点,使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吸引力、创新性、丰富化,让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体味到其中的乐趣,收获经验,体会劳动教育课程的真正意义。

新时代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有助于补齐以往劳动教育中轻体力劳动的短板,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使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以及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新时代劳动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案例阅读

接地气,所以有朝气

用锤子敲口罩鼻夹3 000次、给2 000个口罩加装呼吸阀、近4 000个口罩一一装袋……疫情初起,东北大学本科生许铮豪便开始在家乡江苏张家港一家口罩厂做志愿者,加班生产医用N95口罩。长期以来,东北大学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在思政课中融入劳模文化研究成果,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开展“爱劳美校”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发挥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让劳动精神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近年来,东北大学一直将劳动精神融入班集体建设和日常学习生活,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以美化校区环境为己任的校园风尚,培育“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文化。该校浑南校区有一片远期规划用地,初秋时节,74亩大豆大获丰收。学校划出一片区域组织学生采摘,一时间,大学生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欢声笑语、挥汗如雨。采摘的豆子被送到食堂加工成豆浆、豆腐,在各校区食堂免费供应,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幸福。这是东北大学“爱劳美校”活动的生动实践。学校巧妙利用这块暂未开发的土地,给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绿色生态的机会,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收获的不易。采收大豆只是劳动教育的一个环节。活动包括“启动仪式:播种希望”“中期养护:浇灌茁壮”“总结收获:采撷硕果”3个环节,来自两校区的百余名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身体验大豆栽种的过程,亲身经历田地整理、灌溉拣苗、采收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喜悦。

(资料来源:刘玉.接地气,所以有朝气.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整理改写)

探讨分享

此案例中,东北大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形式是否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创新点?

名言警句

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与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高尔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