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劳动价值观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作用

劳动价值观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作用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本身的产物,是以历史事实作为科学依据形成的理论观点。拓展阅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剩余价值学说并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劳动价值观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本身的产物,是以历史事实作为科学依据形成的理论观点。对于劳动价值观的认识必须回归到人类劳动实践历史中进行理解和看待。人的生产劳动承载着人类整个历史,可以总结为人类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劳动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用劳动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从一般性理论阐述来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劳动价值观强调的是劳动的社会历史形态和劳动的存在价值,即劳动创造人类历史、劳动创造现实世界、劳动创造人自身。

拓展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剩余价值学说并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的。它是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等特定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身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总结实践经验,继承人类思想优秀成果,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唯心史观,表达了他们逐步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先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指出它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马克思还指出了几个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以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19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把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等错误观点,恩格斯在一系列书信中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历史辩证运动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运动是特殊的物质运动状态,有其独特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有机系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人都对形成历史的合力有所贡献,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徐光春.马克思主义大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18年.整理改写)

(一)劳动创造人类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这说明,我们只有立足于生产劳动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缔造者,而人类创造历史的行动却蕴含在日常生产劳动之中。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观点,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包括一切历史进程中的产物都离不开劳动,通过劳动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发现了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劳动推进历史形态的演变和发展,并按照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马克思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www.daowen.com)

(二)劳动创造现实世界

“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认为,人的生产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这种生产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因为,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通过生产劳动来不断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世界,不断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现实需要。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世界,促使人们从感性活动向现实社会活动转变,经历劳动过程的改造或改变,从一个自在意义的自然世界逐渐变成自为意义的人类世界。

(三)劳动创造人自身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特有属性,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现实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证了无论在人类起源还是在人类进化上劳动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人类通过劳动这一基本的实践活动方式,不仅证明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更说明了人类在自身生产劳动创造过程中能够“直观自身”,还能够让人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因此,人是在现实具体的劳动过程中不断生成自身。

拓展阅读

异化劳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这个概念是在他前期思想发展积淀的基础上、对前人及同时代的人的异化理论批判地吸收过程中形成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由生产劳动决定的,生产劳动或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劳动联结着人与对象世界。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同时人又拥有包括体力、目的、计划、智慧等本质力量。人通过劳动,把人自己的本质力量转移、印刻在对象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性世界。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对象世界、劳动产品、对象性活动,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应该是劳动主体主动创造对象以实现自身的活动,应该体现着劳动主体的本质,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变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劳动主体并反过来支配和奴役其自身的活动,劳动具有了异化的性质。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为:(1)劳动成果与劳动相异化。(2)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3)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4)以上三种事实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资料来源:徐光春.马克思主义大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18年.整理改写)

探讨分享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举例讨论一下劳动对社会历史形态形成和价值存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