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行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让他们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维度视角关于劳动价值观的阐述

·掌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内涵,明确基本要求、基本要义、核心重点和主要目标

·熟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能力目标

·树立科学、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能够根据新时代要求接受劳动价值观教育

·能够积极践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

导读案例

在成长中实现劳动观念的知行合一

学生为什么需要劳动教育?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从现实看,社会上轻视劳动、追求享乐的风气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中出现了轻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且劳动能力低的现象。这些都说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出现了偏差。此外,一些学生“死”读书本,只会做题,不懂做事,只有成绩,没有成长,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www.daowen.com)

这些现象和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学生较少投入劳动,而且对劳动的意义、价值产生了偏差或误解。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行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让他们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一个体系,由思政课程、劳动课程、班级生活家庭教育等四部分构成。其中,思政课程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意义,侧重解决“知”的问题;劳动课程和家庭教育主要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侧重解决“行”的问题;班级生活是班级层面的劳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这是劳动教育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不妨利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劳动是人自我实现、回归人的本质的重要途径。劳动成就人,人也在劳动中成为人。我们不妨这样认识:学习是学生的脑力劳动,班级值日和家务劳动是学生的体力劳动,各种集体活动、公益活动都是学生劳动的方式,这些劳动就是学生成就自我的途径,他们成长的过程也是劳动的过程。如果学生不愿意为各种劳动付出时间和精力,那么他们走上社会后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更难拥有幸福的人生。

可见,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人生观的教育。思政课程传授劳动观念是为了帮学生打开一扇窗,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家庭教育要求孩子做家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但是,如果学生的人生观问题不解决,这些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在学校中,开展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力量是班主任,主要途径是班级日常生活。班主任如果将学生的成长过程看作劳动的过程,将劳动教育与人生观教育有机融合,唤醒学生的成长愿望和劳动意识,劳动教育就有了深厚的根基。

当班主任从劳动角度引导学生成长,学生才会正确理解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学生理解了成长必然经历辛劳,理解了成长就是幸福时,他们也就初步理解了“劳动创造人”这一论断对于自身的意义,成长动力就会充足,进而为未来参与社会劳动打下良好的精神根基和认知基础,而当前享乐主义、厌学情绪等教育难题也会有新的解决视角。

(资料来源:何杰.在成长中实现劳动观念的知行合一.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2020年5月.节选)

名言警句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马卡连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