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人帮”被打倒后,教育部门开始全面总结得失利弊、拨乱反正,全国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劳动教育政策也开始发生重大转折。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时代新篇章,劳动教育改革也提上日程。次年,教育部又下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指出在中学开设劳动教育技术课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886年5月3日,芝加哥市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两人,事态扩大。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四人帮”被打倒后,教育部门开始全面总结得失利弊、拨乱反正,全国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劳动教育政策也开始发生重大转折。1977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以科教战线为突破口,领导全面拨乱反正。这次会议彻底纠正了“文革”时期“以劳动代替教学”的乱象,劳动教育开始回归正轨。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时代新篇章,劳动教育改革也提上日程。这一时期的教育方针深深植根于经济建设大背景下,为国家的全方面改革建设服务,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相契合。国家通过根本大法的方式对教育进行进一步厘清,1982年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研究如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劳结合的教育方针,如何更好地让教育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积极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融合发展模式成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申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我们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也是我们党的教育优良传统,同时又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眼光,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对科学开展劳教结合提出指导意见。在国家战略层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关注教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教育的类型结构、办学规模、发展速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在教育内容和方式层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与科学技术的时代发展相适应,它的内涵和要求不是僵化不变的;在学校实施层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校、学生教育实际,要有科学的计划和安排。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取消小学手工课程和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年的课外劳动时间要求,在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设置“农基”课程,初三每2周1课时,高三下学期每周2课时;原“生产劳动”的要求改为学工、学农、学军“兼学”要求,规定“兼学”时间为小学四、五年级每年4周,初中每年6周,高中每年8周。

198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学劳动技术课程以服务“四个现代化”为目标。次年,教育部又下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指出在中学开设劳动教育技术课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份文件首次以独立文件的形式强调了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到1986年,国家教委在《“七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规划要点》中将勤工俭学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手段。1987年,《“七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要点》出台,首次把劳育与德智体美并列提出(在此之前,劳动教育一直被包含在德育中),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劳动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强调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针对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缓慢的情况,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农村中小学开设劳动课、劳技课,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以缓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纲要除了强调劳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方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出现在办学方向中。

到党的十四大以前,国家全面肃清劳动教育中的不成熟不合理因素,推动劳动教育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服务,结合国情将现代化教育落到实处,在大政方针上进一步规定了劳动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拓展阅读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www.daowen.com)

188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3日,芝加哥市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两人,事态扩大。

5月4日,罢工工人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抗议,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掷炸弹,最终警察开枪,先后共有4名工人、7名警察死亡,随后有8名无政府主义者被以谋杀罪起诉,4名无政府主义者被判绞刑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及抗议随后的判决,多国工人举行了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成了“国际劳动节”的前身。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把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资料来源:“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中国文明网.整理改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