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生态示范区:重要意义及阶段规划

建设生态示范区:重要意义及阶段规划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生态示范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格纲要相协调,生态示范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建设生态示范区:重要意义及阶段规划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在一个市、县区域内,由政府牵头组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工作组织方式。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调整区域内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衰退、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活污染和农业的粗放式经营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建设生态示范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5年在全国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生态村、镇为中心内容的生态农村建设,1995年绍兴县、磐安县和临安县(1996年撤县设市)被国家环境保护局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从此拉开了浙江省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序幕。为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格纲要相协调,生态示范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近期1996—2000年,试点建设阶段,在全国建立生态示范区50个;第二阶段:中期2001—2010年,重点推广阶段,在全国选取300个区域进行重点推广,建成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生态示范区350个;第三阶段:远期2011—2050年,普遍推广阶段,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生态示范区建设,使示范区的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50%左右。

生态示范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生态农业型生态示范区

生态农业始终是生态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过“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并开展了大量生态农业理论研究和试点示范工作,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我国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至2000年,我国已有8个生态农业村被授予“全球环境五百佳”的称号。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的“全球五百佳”之一的农村——江苏姜堰市河横村,就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起点,最终形成一个集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保健食用油生产基地、食用菌药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无公害水产基地于一体的生态型农村经济模式。

2.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示范区

农工商一体化是指以农产品为中心,把农业生产与其产前、产后有关的工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经济联合体的过程。产前联合,即农业与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部分的联合;产后联合,即农业与加工、运销等部门的联合。一体化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平式一体化,即横向联合。是各个相同专业化农业企业之间的联合,共同组织某项活动或另外组织一个新企业,从事某项专业化农业生产,或共同经营产前产后业务。二是垂直联合,即纵向联合。是农、工、商几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实行农工商一体化有利于密切工农之间、产供销之间的联系,使它们协调发展;可合理组织生产,自行加工、运销,减少周转环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革,提高专业化水平,促使农业更快发展,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上海崇明县,利用国有农场众多的优势,以养殖业种植业为起点,逐步推行鸡粪喂猪、猪粪化沼气、沼气渣下鱼塘及其他形式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规模后逐步开展深加工和精加工,进而大量出口,形成多家骨干企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而江苏大丰市则在推广生态工业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农工农、回收利用厂内消化、清洁工艺三种方式的成功经验。

3.生态旅游型生态示范区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活动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映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www.daowen.com)

生态旅游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旨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同时又能给生态区的居民带来经济利益,是一种以旅游为抓手,带动其他行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活动,对于贯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安徽黄山便是一个典型。黄山市政府和黄山管委会经过十年努力,他们视保护为重中之重,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发展旅游又保护环境的新路子。他们完善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实行分区旅游,景区轮休生态保护,改善景区交通、娱乐、服务设施,开通微波通讯,以燃油代替燃煤,防止大气污染,为让黄山这一大自然的杰作焕发出“世界级”的风采作出了贡献。

4.乡镇工业型生态示范区

以县域内乡镇企业为整体对象,开展乡镇工业小区规划,加强污染管理,使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通过在六省七县开展乡镇工业小区试点工作,为生态示范区工作奠定了基础,如江苏无锡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无锡继续在全国领先的关键是要走乡镇工业型生态建设之路”的结论,到2000年,他们已经基本达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近年来,为解决乡镇企业给农业造成的污染,提高农业产出,保护太湖水资源,无锡正紧锣密鼓地沿太湖建设高标准的乡镇工业型示范圈。

5.城市化的生态示范区

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村城镇已迈开了城市化的步伐,因此,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事关重大。如“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江苏扬中市投资10亿元,拟建成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另外,由广西北海市城市规划局等联合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我国第一个2000年小康型生态城市住宅示范区——“银湾花园”小区,绿地面积占34%,它的启动推动了我国的生态住宅与生态城市建设。

6.生态破坏型生态示范区

有计划地恢复和治理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原因,人口猛增,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致使我国一些地区森林草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应以矿区开发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地区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恢复建设。例如:从1980年起,河北唐山古冶矿区把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列为振兴全区经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头等大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基本改变了古冶大地“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的严重塌陷状况,成为全国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