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尽管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资源约束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依然严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划红线的办法对生态环境重点区域实行块状保护,更有效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包括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生态红线。纳入的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从而有效保护我国珍稀、濒危并具代表性的动植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维护我国重要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范围可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应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范围,明确其空间分布界线。其他类型的禁止开发区根据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范围。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范围可包括《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规定的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的五类共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范围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变化反应相对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退化、自然灾害多发的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
生态保护红线旨在确保划定范围涵盖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涵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其他类型禁止开发区的核心保护区域。将有必要实施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主要涵盖:极小种群物种分布的栖息地、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含滨海湿地)、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地、自然岸线、雪山冰川、高原冻土等重要生态保护地。(www.daowen.com)
2014年环境保护部出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内蒙古、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列为生态红线划定试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在中央层面上形成了生态保护红线“一条线”“一张图”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是,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截至2018年2月,北京市等15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61万平方千米,占15省(区、市)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主要为生态功能极重要和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地区,涵盖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基本实现了“应划尽划”。其他16个省(区、市)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290平方千米,占市域总面积的26.1%,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和重要河流湿地四种类型。从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呈“两屏两带”格局:“两屏”指北部燕山生态屏障和西部太行山生态屏障;“两带”为永定河沿线生态防护带、潮白河—古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带。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生态功能重要区、水土流失生态敏感区,以及市级以上禁止开发区域和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其他各类保护地。按照主导生态功能,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水源涵养类型,主要分布在北部军都山一带,即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官厅水库的上游地区;二是水土保持类型,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山一带;三是生物多样性维护类型,主要为西部的百花山、东灵山,西北部的松山、玉渡山、海坨山,北部的喇叭沟门等区域;四是重要河流湿地,即五条一级河道及“三库一渠”等重要河湖湿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