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技术难关迎头而解,府青路书中冷冻厂技术突破

技术难关迎头而解,府青路书中冷冻厂技术突破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库的图纸是苏联设计的,技术资料也是苏联的,但主机却是比利时制造的,没有零部件可换,从而陷入了半瘫痪。到冷冻厂后,张德元发挥聪明才智,竟然不久就将制冷系统的技术活儿摸索透了。正在冷冻厂负责技术工作的张德元闻讯后,又急又气。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出面,很快平息了风波,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新建的屠宰场技术先进,产量惊人,一个班九十多人,一天能宰杀六千头猪。

技术难关迎头而解,府青路书中冷冻厂技术突破

1959年,成都东、西两个屠宰站,已合并搬迁到北屠场,实行统一集中运营管理,屠宰终于实现了轨道化的机械化流水作业。张德元发明的电动剥皮机也正式投产。

第二年,他被调到冷冻厂。冷冻厂由苏联援建,是成都肉联厂的前身,位于现今府青路立交桥下。1956年,冷冻厂建成,但投产运转不到一年,就半瘫痪了。冷库的图纸是苏联设计的,技术资料也是苏联的,但主机却是比利时制造的,没有零部件可换,从而陷入了半瘫痪。

这时,上级领导找张德元谈话,告诉他说,毛主席在上海视察时强调,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要从工人中提拔自己的工程师。

“你就是毛主席在成都市提拔的五十名工程师之一。”上级领导说。这句话,让张德元深受鼓舞,并伴随了他的一生。

当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冷冻厂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尽管他之前从未搞过制冷技术,但他还是答应了,他不怕困难。

到冷冻厂后,张德元发挥聪明才智,竟然不久就将制冷系统的技术活儿摸索透了。1965年西安交大建立制冷系统,还专门派人员到成都总结张德元的经验。(www.daowen.com)

1962年秋,冷冻厂装卸工人因奖金问题而消极怠工。十四台冷藏车向冷冻厂往返运肉,工人们拒不卸肉。北屠场的机械化流水线,正在源源不断地作业,七间晾肉间因为超重而倒塌。猪肉胀库,但限于当时每人每月只供一斤肉的政策,又不敢敞开供应。影响所及,作为肥猪中转站的南郊二养场,因生猪拥挤,竟陆续死了五千头猪。正在冷冻厂负责技术工作的张德元闻讯后,又急又气。

这次事件,惊动了中央。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出面,很快平息了风波,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时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的王维舟,亲自到成都调研此事。张德元不避亲疏,仗义执言。为杜绝此类风波重演,他建议将屠宰场直接设在冷冻厂旁边。如此,还可以节省冷藏车往返的运费。王维舟听罢,点头称是。

事后,中央对冷冻厂追加了六十万元投资。张德元设计了两条宰杀生产线,一条剥皮线,一条烫皮线。新建的屠宰场技术先进,产量惊人,一个班九十多人,一天能宰杀六千头猪。

在此期间,张德元还搞了高温蒸汽化油车间,并改进了美国制造的刮毛机,变自动为手动,缩短了猪进出的时间,工效随之大为提高。美式刮毛机一小时只能刮六十头猪;经改进后,一小时可刮二百八十头。

为改进自己发明的电动剥皮机,张德元还专门到制革厂去做调查,了解清楚客户的需求。他在工艺上搞了个吊烫,不能剥皮的头、足部分,以及不宜制革的猪肚皮,都留下来当肉卖。单此一项,就降低生产成本五分之一,而剥下的猪皮也最受制革厂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