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床厂,建立于1958年,是四川省第一家内磨机床厂,机械工业部定点内圆磨床生产企业。与成都轴承厂一样,成都机床厂也是刃具厂包建的工厂,位置就在二环路北段与府青路二段交会处的西侧。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它同机械行业其他企业一样,生产任务全部由国家计划下达,产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由物资部门统购包销,是一个单一的生产型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成都机床厂也加入到了改革行列。早在1978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新情况,机床厂预感到随着基本建设规模缩小,自己在生产上将面临严重困难,于是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希望能找到一条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
在1979年春天的订货会上,预感变成了现实。会内会外全部订货加起来,任务量还不到1980年生产计划的四分之一,仅够两个多月生产。是坐等上级下达计划任务,还是自找门路,开展市场调节,探讨社会需求的空隙,开发有生命力的新产品,成了全厂上下十分关心的问题。
如何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究竟要转产什么?有无成功的把握?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全厂的发展战略,稍有不慎,即功亏一篑。当时同类企业转产,或直接去生产轻工产品,或转向为石油化工企业加工管道设备,这些都不符合成都机床厂的实际。
经过长时间探讨、研究以后,机床厂结合自身有利条件,决定以生产制造自行车专有设备为经营目标。正在此时,中央提出一个要在四川年产三十万辆自行车的设想,更加坚定了成都机床厂对经营目标的信心。
确定了经营目标,全厂迅速行动。至1980年,机床厂已经能生产二十四种自行车的专用设备,成套总产值为六十五万元,自行车成套设备的产值已占全厂总产值的八成。截至第二年9月,已签订合同五百二十万元,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二十。除满足当年生产任务外,还为第二年承接了一百多万元的生产任务。[2]
在其他兄弟厂家普遍亏损的形势下,成都机床厂还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它的成功,为机械工业的调整和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
然而,要顺利地渡过市场经济这片竞争激烈的汪洋大海,还要走改组联合的路子。1986年,成都机床厂与成都工具研究所合并。
成都工具研究所,亦位于府青路二环路立交桥西侧,东北靠近成都轴承厂,西面毗邻沙河,南边靠近府青路二段。成都工具研究所是一个从北京北迁哈尔滨市,而后又从哈尔滨市南下巴蜀的内迁单位,在华北、东北和西南都留下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足迹。
1955年,苏联专家马丁诺夫和我国刃具专家严晋强,以苏联的全苏工具设计院为蓝本,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具科学研究院的建议。1956年,建议落实,在北京就着第一机械工业部计量检定所的基础,成立了一机部科学研究院。1957年9月,工具研究院改组。同年11月,由原工具院工具研究部门组建成的工具科学研究所,迁至哈尔滨市。
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布局进行大调整,将部分企事业单位搬迁到三线,工具科学研究所也在搬迁范围内。1965年初,成都按照国家“三线”建设的部署,为其内迁做准备,成立了成都工具研究所筹备处。利用成都量具刃具厂复杂刃具车间和砂轮窑报废的危险建筑,筹备处改建了办公楼、试验车间,同时建成九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到七千多平方米。同时,为解决内迁职工的住宿问题,还利用刃具厂的职工运动场,新建研究所宿舍。
1965年10月,一机部工具研究所从哈尔滨市内迁至成都,并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1971年,成都工具研究所由一机部下放,归四川省机械厅管理。当年,美国惠普公司推出了HP6625A双频激光干涉仪,西方国家对我国严格封锁禁运。国内有近十家科研单位和大学,陆续开始自主研制激光干涉仪,成都工具研究所也不甘落后,于1974年建立了激光干涉仪研制小组。(www.daowen.com)
不完整的专利资料,没见过He-Ne激光器,没有奖金与加班费的客观事实……靠着一腔热血,成工所的研究人员摸索前进,在1981年完成了整机研制。在此基础上,成工所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双频激光干涉仪产品,1983年参加莫斯科举行的经济贸易展览时,获得不错的评价。
除此之外,成都工具研究所还率先在国内,自主成功研制了硬质合金石油管螺纹梳刀,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1986年,成都工具研究所与成都机床厂合并后,强强联合,在更适宜的环境中,推动它们在精密切削、测量等方面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1998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精密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具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依托组建单位。1999年,经贸委批准工研所改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3]
2002年,成都市工具研究所搬迁至新都区,并在次年与湖南大学、江苏大学等七家单位,组建了成都工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研所搬走之后,在其旧址上,修建了一家以中式风格与现代化设施相结合的三层酒店——豪丰酒店。米黄和深红相间的墙柱,在府青路上十分醒目。
酒店旁边,是富临·沙河新城小区。2018年初冬,我来到这里时,小区银杏正黄,有一种说不出的明净和安宁。
【注释】
[1]周明生:《沉浮东方》,成都时代出版社,2012年,第122-123页。
[2]李少宇、崔新桓:《走机械工业发展的新路子——成都机床厂给我们的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年第1期,第7页。
[3]成都市成华区数字方志馆·地情平台:《成都工具研究所:幸有三迁,“一张白纸”变“国内领先”》,2018年7月12日,网址:www.cdchdfz.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