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成都轴承厂的筹建速度,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从动工到出产品,只用了四个月。
据曾在轴承厂工作过的朱正军老人回忆,当时为赶建设进度,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周全。因此,一边修正施工图纸,一边搞基建和安装设备。由于条件有限,厂房都是因陋就简,车间是简易砖木结构,下半截砌的是红砖,上半截则是在竹篱笆上糊一层黄泥巴、抹一层白石灰。“地面甚至连三合土都没有,就这么用石碾子,来回碾平了事。”朱老说。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轴承厂在三个月后接受了十家单位、五十二个规格、七千多套轴承的订单。三年后,出厂轴承五十五万套,创造价值四百四十五万元。这种现象在当年的东郊并不鲜见,成都史学界称之为“东郊现象”。
朱正军老人说,成都轴承厂最初也是借鸡下蛋,它生产的第一个轴承是借用量具刃具厂的车床加工出来的。
成都轴承厂,坐落在府青路二环路立交桥西侧,原本是1958年兴建的一个地方小厂。它真正壮大起飞,还是仰仗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支持。在三线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内地轴承工业,建设西南轴承基地,成为一机部有关领导的战略决策。
一机部决定把成都轴承厂做大做强,办法是从上海滚动轴承厂内迁部分人员和设备厂到成都,与之合并。当时,需内迁职工三百三十六人和家属七百零九人。整个内迁,从1965年12月高层的计划酝酿、沪蓉双方签订协议开始,截至次年11月搬迁结束,历时将近一年。(www.daowen.com)
上海滚动轴承厂颇为大度,不仅支援配套设备和生产骨干,还带来了一个季度生产所需的坯料和半成品、四万六千五百套合同结转任务、一装配即可出厂的五千套轴承成品。从此,成都轴承厂逐渐壮大,其产品于1968年开始出口到欧亚多国。1972年,遵照全国会议决定,四川省决定让成都轴承厂扩建生产大型和特大型轴承的综合车间,以满足国防、战备、军工以及冶金、矿山等产业对大型轴承的配套需求。
自1980年开始,军用轴承车间转向生产民用轴承。第二年,成都微型轴承厂并入。1985年,位于青白江城厢镇的四川轴承厂和四川省二轻皮革机械厂,与成都轴承厂合并,组建成立成都轴承总厂,可生产铁路货车、客车和机车轴承,以及汽车、石油钻机和轧机轴承,被中国铁道部确定为全国六家定点生产铁路轴承的生产厂家之一,并成为二汽、北京吉普、南汽等汽车行业的重点配套厂家。产品历年行销我国内地,并批量远销欧、美、非、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
1994年,成都轴承厂改组为成都轴承集团公司。2001年,成都轴承集团公司的铁路轴承项目与浙江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为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2004年5月,企业搬迁至青白江城厢镇。
轴承厂搬迁后,在原址上建成了电子科大附小蓝水湾校区。学校背后,中房·蓝水湾橙灰色住宅楼,森然屹立。如今,再也找不到当年承轴厂的半点痕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