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找寻》中,除了《永恒性的追求——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化艺术遗址考察纪行》和《锍天鹅湖锎的悲剧结尾和莎乐美的爱》,还汇集了汝信撰写的《那里永远是春天——卢浮宫希腊雕塑的启示》《人的重新发现——在意大利看米开朗基罗》《在莎士比亚故乡看锍麦克白斯锎——关于悲剧的一些思考》《锍吃土豆的人锎的启示——参观凡高博物馆有感》《罗丹博物馆参观记》《一颗寂寞的心——克列绘画展览观后》《20世纪艺术之谜的初步探索——参观毕加索博物馆后的思考》《毕加索再探索——谈立体主义后的毕加索》《重访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在俄罗斯看法国绘画》及《思想家和诗人的摇篮——参观图宾根神学院的追忆》等十几篇有关美学研究的作品。
虽然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此不能一一走进《美的找寻》中所有的篇章,但不得不说,无论是篇幅还是内容,《美的找寻》都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西方文化艺术的美及作者对这些文化艺术作品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对我国过去较少系统研究的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汝信进行的细致梳理和解读,更为《美的找寻》增添了许多无形的亮点。
对西欧文化艺术的感受、探索和评论,汝信是这样说的:
“在艺术评论方面,我涉猎较多的还是西欧文学艺术,从古希腊著名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基罗和近代巨匠罗丹的作品,从印象派绘画到梵高等印象派之后画家以至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毕加索和克列,从莎士比亚的悲剧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我都在观赏之余进行思考和探索,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哲学和美学角度提出自己的解读。
像毕加索那样影响极大的20世纪西方艺术大师,过去我国学术界对他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从他的早期作品着手,对他的各个时期乃至晚年的作品作一梳理。毕加索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风格各异,对研究者来说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我尝试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去解读毕加索艺术,具体剖析其中三种不同的异化的表现,即客观世界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艺术与艺术家自身的异化,指出毕加索艺术的伟大就在于表达了他的时代中最本质的东西,因为在他所生活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乃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现实,几乎成了人难以摆脱的宿命。所以我得出结论说,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毕加索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一面镜子。当然,对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可以有而且必然会有不同的解读,我所提出的只是对毕加索艺术的一种可能的新解读而已。”
《美的找寻》无疑是汝信的精品代表作之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美的找寻》不仅诠释了汝信“美不能仅仅从书本里寻找,也不能只从大自然那里找寻,只有在艺术里面才能找到‘精神家园’和‘美的真谛’。”的观点,更成为我国在西方美学研究方面以走向生活,从剖析人类的艺术品创造开始研究、探索美的一个突破。对于汝信来说,虽然这是他在哲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新的尝试,但在我国,用哲学和美学的观点对艺术进行评论,这却是一个开创。
而汝信对《美的找寻》的完成并没有满足,对美,他依然在寻找,在探索,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www.daowen.com)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美。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这是从古至今经常使人们感到困难的问题。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大希庇阿斯篇》里,哲学家苏格拉底和诡辩派希庇阿斯就此问题进行过一场有趣的讨论……可是最后却没有得出什么肯定的结论,美还是从他们手里‘溜脱了’,他们只能无可奈何地承认‘美是难的’……
关于美的问题,人们确实谈论得很多特别是近代以来写下了大量著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可是美是什么却依然是没有解开的谜。我们今天离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的真正解决仍很遥远,但是尽管如此,只要人类继续生存,这种关系到人生基本价值的问题看来还会一直探讨下去……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艺术史就是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的精神成长史,同样也是美的创造史。人们不是要寻找美吗?就请到这里探索吧!
……美,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