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战略背景及中国绿色GDP度量理论与模型研究

生态文明战略背景及中国绿色GDP度量理论与模型研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至2019年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与此同时,海洋污染也不容忽视。

生态文明战略背景及中国绿色GDP度量理论与模型研究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时常发生,资源危机相对频发,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花大力气去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势在必行

1.1.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相对频发,高温热浪、南极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时常发生。产生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候的变化。研究表明,尽管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全球变暖说与全球变冷说的争论一直不断,但从整体上看,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2015年至2019年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1.1.1.2 全球资源危机的出现

全球资源危机主要指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出现短缺状况。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用水量每年增长1%,主要是因为全球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消费模式变化等。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48个国家中,就有29个国家由于缺水和地下水超采而成为水不安全地区。研究报告同时指出,随着各国工业和社会用水的增加,到2050年,全球需水量预计将增加20% ~30%,全球将有超过20亿人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约4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遭受严重缺水的困扰,且将有22个国家面临严重的水压力风险。

1.1.1.3 全球污染问题的发生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发生了环境公害事件,比如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八大公害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世界上又出现了包括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罐群大爆炸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瑞士巴塞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件、全球大气污染及非洲大灾荒“新八大公害”。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不仅导致其周围大面积土地寸草不生,而且造成其所有水生植物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海洋污染也不容忽视。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各国每年将生产超过3亿吨难以降解的塑料,每年有1 000万~2 0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塑料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降解,同时,塑料和水体通过紧密接触,会对水体理化性质、水生生物造成直接影响,进而会对海洋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

世界银行评估报告《垃圾何其多2.0》中的数据显示,尽管高收入国家整体上仅占世界人口的16%,但其产生的垃圾量却占世界垃圾总量的34%。其中,东亚太平洋地区产生的垃圾量占世界垃圾总量的23%。(www.daowen.com)

1.1.1.4 中国目前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大加速。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45.2亿元,迅速增加到2019年的990 86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9年的42 3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9年的16 021.0元,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9年的44.38%。[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8%,但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波浪式变化,因为靠的是高消耗、高投入,实行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基本上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换取的高增长,因此,中国伴随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问题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目前,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从资源瓶颈的情况来看,中国资源总量小,人均耕地、淡水资源、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25%、14%和33%,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

中国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量由1978年的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9年的48.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8.5倍,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23%;2019年,我国创造的GDP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却消耗了全球45%的能源、54%的水泥和30%的铁矿。

我国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研究资料表明,我国长江流域,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43%、37%、43%,干线港口危险化学品年吞吐已经超过250种,这充分表明了我国长江水资源面对的威胁。与此同时,水污染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十大流域中,污染严重的流域排在前四位的是海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可以看出,北方比南方更严重。同时,大气污染也时有发生。2019年,我国在监测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完全达标的城市仅占46.6%,反映出了我们国家整体的大气污染情况。前几年,北京及河北周边城市雾霾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北京市政府、企业以及老百姓齐心协力,使北京市及河北周边城市优质天气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改善。2019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从总体上看并不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较北方要严重得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从调查报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十分明显,譬如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因重金属元素迁移等造成土壤污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业较发达,工业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无机物、有机物的用量较大,同时没有有效降解,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东北老工业基地因工矿企业较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场地污染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海洋污染主要表现为渤海湾、长三角入海口以及广东、香港等地区的近海岸水质污染,并且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口密度大、地形等主客观因素所致。

因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呈波浪式变化并不奇怪,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革命以及快速发展时期的环境质量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由此看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承受着极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引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成为各国政府、理论界及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