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学中的美育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

教育学中的美育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实施途径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大方面。郊游、远足、户外劳动等都可以成为进行自然美育的很好活动方式。社会美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所以社会美育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

教育学中的美育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

(一)美育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实施美育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原则。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原则。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

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原则。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相统一原则。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二)美育的实施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教育美也可看作是社会美的形式之一)等。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实施途径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大方面。结合美的类型及蔡元培关于美育途径的观点,学校美育的实施有四条渠道:

1.艺术美育

艺术美是一种以现实美为基础,但是又经过艺术加工,因而高于现实美的形态。艺术美育则是指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艺术美来自现实美,但是由于有了艺术家的集中、概括、提炼,因而比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因此艺术美育既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又成为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美育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在艺术美育中,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美的本质、内容和境界,从而在实质意义上得到美的陶冶。二是艺术美育还应当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不同艺术形式及表现方式,不同艺术体裁和风格的特点,从而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三是让学生通过必要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或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的修养。

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靠艺术类课程去实施的。由于艺术形式品种繁多,学校艺术美育课程应当选择那些基础性强,受学生喜爱,同时又适合各学校实际的艺术形式开展艺术美育。

【资料卡片】

“流动美术馆”进校园 培育少年“读画师”[5]

今年以来,共有29家院校成为浙江美术馆2017年度志愿服务合作单位,在吸引青少年走进美术馆的同时,利用自身藏品资源策划“流动美术馆”进校园。一是向学校捐赠各类艺术类图书、画册,搭建校园“流动美术馆”。二是组织美术展览进校园,丰富校园“流动美术馆”。组织“浙江美术馆藏杨可扬作品展”走进绿城育华实验小学、绿城育华实验中学等校园。杨可扬是已故浙江籍版画艺术家,其晚年创作了大量版画藏书票作品。展览期间,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我的藏书票”配套活动。

同时,为提高中小学生对美术展览的体验度与参与度,浙江美术馆积极推出“读画师人气大赛”,让中小学生担任“书卷江山——刘墉作品展”作品读画师,做展览导览的小专家。该次活动共有来自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等9所中小学校近200位中小学生参加,通过录制小观众的读画视频,在展览现场和官方平台上与公众分享读画心得,最终评选出了10位人气“读画师”。该次活动获得了22万余人次的关注,在提升中小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扩大了美术艺术教育的推广度。

2.自然美育

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形态。大自然是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最丰富的源泉。与艺术作品所不同的是,它是现实的,生动、丰富和多变的。比如自然景致就具有天然质朴、色彩丰富的特点,而且随季节、昼夜和天气变化而经常变换。因此,自然美育具有非常大的生动性和随机性。

自然美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通过自然美的鉴赏,使学生了解自然美的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儿童天然具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兴趣。儿童可以很长时间为一只蜜蜂的飞行轨迹或一只甲虫翅膀的颜色眉飞色舞。因此,自然美育往往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其他美育形式的起点。郊游、远足、户外劳动等都可以成为进行自然美育的很好活动方式。

3.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它包括人格美、劳动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以及环境美等。社会美直接体现人们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和生活理想,有美与善、真相结合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美育价值。

社会美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所以社会美育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同时社会美具有较大的实践性,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并努力创造社会美。社会美育还应当引导学生对于人格美的向往与追求,实现心灵美与形体美的统一。(www.daowen.com)

4.教育美育

所谓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我们知道,衡量人类活动的标准主要有真、善、美三个最主要的尺度。但是教育学过去在教育活动的评价尺度上主要关注的是真、善两个尺度,而严重忽视了审美尺度的建立。教育活动最讲言传身教,如果教育本身忽视审美和创造美的追求而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有真正的美的追求,那么其教育的效率肯定是会大打折扣的。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这表现在:(1)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3)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并且努力促进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让学生的成长作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动力。(4)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不同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美的成分。科学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之美及其表现的伟大的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发掘并展示科学美不仅是美育的需要,而且对各科教学本身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美育”的命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在从教育原理的角度呼吁建立新的教育活动评价标准。所以,这是一个美育的专门课题,更是一个教育原理的基本课题。这一呼吁是合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面向未来的。它对于我们如何努力做到真正的“乐教”和“乐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资料卡片】

让孩子与美的课程相遇[6]

成都科大实验附小以“为纯美的童年而教育”为出发点,构建并实施了“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儿童美育成长课程、教师美育提升课程、家校美育共享课程。其中,儿童美育成长课程包括儿童文学启蒙课程、儿童艺术实践课程、儿童生活活动课程、儿童道德体验课程等;教师美育提升课程包括专业阅读课程、职业形象课程、艺术熏陶课程、育童讲堂等;家校美育共育课程包括育童论坛、童心大舞台、美育微课等。这三种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课外活动时间内开展。

比如“教师美育提升课程”,学校教师阅览室里,教师们静静围坐在一起,开始了一场灵魂的远足。王雪和李頔两位老师以“爱”与“美”为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读书感悟。王雪老师推荐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其切身体验谈到了自己对美育的理解,接下来是美丽的李頔老师分享了自己喜爱的书籍——《岛上书店》,并由此谈到自己的人生,从感受爱得到爱再到给予爱,一张张文艺范的照片不仅向我们讲述着她的故事,更向我们展示着她的人生态度,生活即使淡然,亦能由爱生美!

比如由家长团队带来的“美育微课”,内容多样,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礼仪教学,有水果拼盘和面点教学,有神奇的电磁学和科创团队授课,也有趣味横生的动画配音。丰富的课程内容,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的同时,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新奇的窗口,让孩子们见微知著,看到了大大的世界。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德育?为什么学校要开展德育?

2.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分别简述之。

3.我国小学德育包括哪些内容?

4.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举例说明。

5.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6.简述美育的实施途径。

【注释】

[1]张祚百:《陶行知的“四块糖果”》,载《安徽日报》2001年4月20日。

[2][美]兰妮·麦克穆林:《难忘的体罚》,载《读者文摘》1993年第7期。

[3]白岩松:《人格——最高的学位》,载《新闻写作》2000年第6期。

[4]黄思宜:《〈我的母亲〉课堂实例中的语文美育》,载《学园》,2015年第5期。

[5]刘雪霏:《“馆校合作”公共美育新路径》,载《美术报》,2017年8月17日第22版。

[6]寇忠泉、何小波:《让孩子与美的课程相遇》,载《未来教育家》,2017年第7期,节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