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

如何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是课外活动必须具有“乐”的特点。当然“乐”不是指单纯追求趣味性,课外活动的目的性原则已阐明“乐”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如何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社会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宣传、游览等,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等,都属于社会活动范畴

2.思想品德活动

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通过时事报告、收看相关影视新闻、听英雄人物报告、与科学家、专家见面谈话等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3.科技活动

这是在课堂学习基础之上组织的科学小组活动。通过开展科技讲座、展览、参观、访问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课本上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兴趣与爱好,逐步养成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4.文学艺术活动

通过练习、排演、创造等活动,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可以成立各种文艺小组,如歌舞、戏曲、舞蹈书法、绘画、乐器等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5.学科活动

这类活动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但却不是课堂教学的翻版。在活动内容上不受教材的限制,活动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宽度。如物理兴趣小组,教学生无线电、航模实验等等;生物兴趣小组,教学生饲养动物、栽培蘑菇等。

6.体育活动

主要是指组织各种锻炼小组和开展体育竞赛以及身体素质达标活动等等。

7.公益劳动

开展多种服务性公益劳动,培养学生一定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自理、自立的观念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课外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群众活动

如群众性集合、报告会、讲座、参观访问各种形式。

2.小组活动

这是课外活动和基本组织形式,它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如学科小组、文学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科技小组、公益服务小组、志愿小队等等。

3.个别活动

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的活动。如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进行文艺创造、收集实物标本、集邮、制作模型等等。

(三)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

课外活动与教学活动都是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但各有特点。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根据其内在规律和特点,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它们都要服从于教育目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要求所开展的每项活动都有具体的教育目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在正确目的的指导下,积极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学校要把课外活动的组织列入工作计划内,在时间、地点、设备、经费、指导等各方面都有专项指标和专人负责,并制定出具体化的课外活动计划,及时做出实施、评估及检查。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发展兴趣和特长

课外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到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如,低、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应有所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及知识能力水平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兴趣尚不稳定,独立性仍不高,因此可以组织一些文艺小说、科技知识的阅读活动以及专门活动小组。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兴趣的稳定,知识水平及独立工作能力相对较高,则可以组织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活动。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别,鼓励个人发展特长。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重点加强培养,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

3.寓学于乐、生动活泼

课外活动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风格来吸引学生。这就是课外活动必须具有“乐”的特点。“乐”就是要有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引起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当然“乐”不是指单纯追求趣味性,课外活动的目的性原则已阐明“乐”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在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学”与“乐”的关系,两者应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不能互相代替。如果仅讲究“学”而忽视“乐”,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这样就不能发挥课外活动的特殊作用,反之,只讲究“乐”而不注意将“学”寓于其中,也会失去了课外活动的意义。(www.daowen.com)

4.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课外活动的特点是自愿自觉。这就要求在活动中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以独立活动的形态参加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自己讨论活动的计划步骤和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特别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在活动中还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功能。

课外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从活动的选择、组织的成立、计划的制订到活动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予切实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指点。事实上,教师的启发指导作用愈充分,就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选择配备好指导教师是搞好课外活动的关键之一。

5.因地制宜、多方配合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很大,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各地及各校的师资设备、学生水平都不一致,因此开展课外活动应是多层次的,任何学校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这即是要因地制宜。同时,课外活动的内容广泛,涉及面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在校内除学校加强领导外,还要积极与社会各种教育机构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如充分利用少年宫、儿童乐园等文化体育团体、科研机构的教育力量和资源,或聘请辅导员,或提供活动场所和物资设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积极支持与配合。总之,只有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使课外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四)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加强领导、统筹兼顾

尊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自主权,不等于教育工作者放弃领导,放任自流。学校要把课外活动当成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求树立课外活动与教学活动并重的观念。应当建立从校长到教导处、年级组至学生的课外活动网络。教研组有教师指导,各学科有专门的课外活动计划与组织机构,班主任必须承担起班级课外活动领导者的责任。

同时学校对课外活动应当有全面而细致的统筹安排,大型的课外活动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还应当将课外活动列活动计划总表,使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2.适当投入经费,保证活动时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必不可少。比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光在美化绿化校园方面都要花去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适当投入经费是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的必要条件,但课外活动能否开展起来,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时间上的保证。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大力实施的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以及高考实行“3+X+综合”的考试等系列改革,尽可能淡化升学率对学校工作的影响等将使各级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有了时间上充分保证。

3.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立体化的活动网络

家庭、社会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因此,争取家庭、社会力量与学校教育力量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开展课外活动的有效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收家庭及社会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学校领导必须重视这样一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组成的辅导员队伍,如果没有这样一支有一定的专长有一定影响力的辅导员队伍,学生们自愿自主组织起来的课外活动往往会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4.充分发挥学生团体与群体的功能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都应纳入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力量,因为,学生开展的活动许多都与以上几个团体和群体开展的活动息息相关。反过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活动若不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势必形同摆设,丧失存在的意义,失去其工作的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和群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作用,发挥他们的宣传鼓动作用,以及组织领导作用,发挥积极分子的带头示范作用,使课外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学生的本质素性?

2.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4.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5.如何建设与培养班集体?

6.什么是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有什么意义?

【注释】

[1]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5页。

[2]端木:《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载《中国青年报》2001年12月20日,节选。

[3]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等:《合作教育学》,见杜坤等主编《苏联关于教育思想的论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18页。

[4]张万祥主编:《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唐云增、李鸿基、陈锡生主编:《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经验全书》,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王西林:《关于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几个问题》,载《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0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