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必须肯定,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并不矛盾,两者是一致的。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启发意义已经激发了人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产生了许多具体成果。例如在素质教育讨论中明确提出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素质分层和建立素质目标结构体系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一)素质的一般概念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概念也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专指“遗传素质”,即“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7]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最早使用素质概念的是解剖生理学和心理学,因此狭义素质是素质一词的本义,其特点是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先天性,亦即“后天发展的主体可能性”。

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给素质定义为:“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8]又如郭文安、王道俊认为,广义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素养”。[9]

可见广义素质概念的现实性中,也包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即发展潜力)部分;广义素质概念中,也包括德育的内容,因而与狭义概念不同,广义素质概念带有褒义色彩。

(二)素质教育的一般概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纵观素质教育从十几年前作为一种个别的,甚至被认为是生僻的提法,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仅仅是中小学阶段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主张,到今天已引起教育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到尽管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成长中、成熟中的概念,尽管人们对它的界定仍有一些分歧,但对其内涵所包括的关键之点,却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其中包括: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素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

2.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本体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注重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它既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又重视社会发展需要,主张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反对选择性、淘汰性、大一统的教育,主张使每个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它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但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

4.素质教育是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为学生打下素质基础以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它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注重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主张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素质教育简单地表述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去求得一种理想人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提倡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实现整体优化,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提高人的质量,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以高质量、高水平步入社会,不仅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发挥人的特有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我们已经有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为什么现在又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www.daowen.com)

首先,必须肯定,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并不矛盾,两者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教育,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那么,既然有全面发展教育,又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呢?

这就在于,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感和针砭意义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和它所带来的丰厚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能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和警示。全面发展教育使人首先注意到全面,而素质教育则使人首先注意到人的素质;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特别是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提素质教育不仅比提全面发展教育简洁,方便交流,而且似乎也比全面发展教育的启发意义更好,满足了人们的用词需要。

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启发意义已经激发了人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产生了许多具体成果。例如在素质教育讨论中明确提出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素质分层和建立素质目标结构体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全国各地都已涌现出一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典型和经验。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由思想、体制、内容、方法、评价等一系列教育环节和管理环节构成的教育方针的体现模式,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化。它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有助于克服和避免过去在教育方针贯彻中出现的偏颇和反复,有助于纠正实践中“应试教育”倾向对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干扰,是保证教育方针贯彻的有力措施。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什么功能?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及教育目标是什么关系?

3.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如何表述的。

5.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什么特质?

6.谈谈你对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观的看法。

【注释】

[1]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转引自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4~65页。

[2]马利坦:《新托马斯主义的教育观》,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89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郭大力、王亚南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53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5]晓白:《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载《学习时报》,2000年10月16日,节选。

[6]戈胜军:《二十本必读书告诉我们什么》,载《教师博览》,1999年第3期,节选。

[7]《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0页。

[8]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

[9]郭文安、王道俊:《试论有关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几个问题》,载《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