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至此,我国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根据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都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且不断加以完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培养人才

193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文明幸福的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党的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干部。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简称“一个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际,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高领导对教育目的第一次做的概括性表述。这个表述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深刻地揭示了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发展。长期以来,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简称“两个必须”)并肯定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在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这是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需要,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制定我国教育目标的战略指导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面向世界就是要使教育适应国际交往的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需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有长远打算,现在就要为21世纪中前期的更大发展做好人才准备,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而奋斗。“三个面向”是以“面向现代化”为基本的统一的整体。

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个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简称“四有新人”)这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概括,明确地指出了新时期需要的人才的规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新一代指明了方向。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又以法律的形式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方针做了规定。至此,我国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资料卡片】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5](www.daowen.com)

教育可以理解成传宗接代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它所传接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换句话说,它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

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代表性标志,是由科学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哲学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人类所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它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问题关键在于,把最重要的目标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发扬呢?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

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似乎都应该继承。可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必将发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卸不去的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步履艰难,从而限制乃至阻碍文明的发展。要前进必须有所舍弃,要进步得快必须轻装前进。这时的教育,寻找以至找到一条超出一般常规的捷径,也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目的当作唯一的甚至最高的目的了。教师成了教育的绝对主体,成了一个巨大的而威严的桶。他的工作就是把桶里的液体输送给围绕在他四周的各个水杯。人类教育的接受者,这时却成了十分被动的士兵和十分可怜的婴儿。真正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所贡献的教育,绝不应该使受教育者仅仅成为士兵和婴儿,否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将永远没有前途。

除去传授知识以外,教育的最基本目的至少还必须包括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特别是传授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新知识的涌现,比雨后春笋来得更为迅猛,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就是要用最快捷的速度和最高效率去追求并获得新知识——最有实际用途的新知识。这时的施教者,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其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比传授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走路最需要的是腿,而不是路。只有路而没有腿是永远走不出来的,更不要说达到什么目标了。一旦有了腿,没有的路也终将会被人走出来,并且人终将会达到目标。知识是路,而不是腿,只有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腿——人类前进的最重要的腿、最健康的腿和最有力量的腿。

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传授思想,在于传授思想方法和传授获得思想的方法,在于启蒙人的心智和神思。它要求施教者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智者和思想者。从纯职业的角度说,教师不是一个一般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更不是一个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真正教育的使命,绝不是像蜜蜂或蚂蚁那样仅靠不惜劳苦地辛勤工作就能实现的。教师不该仅是燃烧的蜡烛,应该甚至必须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它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光辉自己。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使愚者得到启蒙、获得思想,还要使其自觉地成为一个智者和独立的思想者,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教师不该仅仅是一个桶——再大的桶也是有极限的;教师应该成为海洋、成为智慧和思想的源泉。他所喷涌、流淌和焕发的应该是更为鲜活、更为丰富、更为独特、个性鲜明并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和思想之源。那是一浪更高一浪的涌浪,是一代更强一代的超越。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如果发展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一切所谓继承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是塑造一种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通过教育,要使人能够洞悉人生、彻悟人生,要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生命的创新者和世界的创新者,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的施教者,必须是一个自身的人格完善者和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创造者。

说到根本,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施教者呢?应该也必须是人类的精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精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