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确保教育目的的正确性、科学性,人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之外,往往还会提出某种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或思想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一般来说,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或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为确保教育目的的正确性、科学性,人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之外,往往还会提出某种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或思想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一般来说,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或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上已经有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曾提出过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如英国托马斯·莫尔和欧文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但是,由于他们是从人性和人道主义观点出发的,没有认识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不理解人的片面发展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他们幻想着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情况下,企图用教育的手段来改变人的片面发展的状况,从而改造社会。这就使他们的进步思想只能成为唯心主义的空想。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多方面发展的思想,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合理内核,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才把有关人的发展的学说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大贡献不仅科学地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阐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整体联系起来,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分工,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着人身心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特征。在观察人的发展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思辨的领域内,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人”或“人性”上,也不能撇开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而必须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上进行考察。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生产劳动方面的意义,而且也应该包括意识、精神、道德、个性等方面的意义。具体来讲,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含义:

(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个含义主要是从把人作为劳动力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人的体力指的是人体所具有的自然力;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包括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创造力等。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构成人的劳动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克服由于旧式分工所造成的身体被肢解,智力被压抑的弊端,使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广泛的充分的和谐的统一发展,并能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得到统一运用。

(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这个含义主要是从把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角度提出来的。高尚的道德精神和美的情操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旧社会所造成的“人的自我丧失”不仅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受到压抑和摧残,而且也指道德的堕落和美的需要的丧失。人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人所能享受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越丰富,社会对人的道德精神和美的情趣的要求就越高。

(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这个含义是从把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但是,人绝不仅仅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社会环境,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可以运用自己高度发展的智能去积极主动地改造社会环境。人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又是历史舞台的主人,历史的演变和人类的进步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共同活动的结果。因此,能否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是人类能否克服旧式分工所带来的片面发展达到真正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他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和道德精神、美的情趣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使人人成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智力与体力,道德、情趣与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新人。概括地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情趣以及个性等方面充分、自由统一、和谐地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www.daowen.com)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及社会生产的关系,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生产水平极为低下,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所有社会成员都共同从事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在原始状态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发展还没有受到阶级社会那种人为的压制和摧残。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其身心发展都受到了这种分工的局限。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出现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这时便产生了城乡的分离与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开始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人的片面发展是与分工齐头并进的,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成为某些局部劳动的一个有意识的自动工具,片面发展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它把工人变成了畸形物,压抑了工人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植了工人的片面技巧。

但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大机器工业生产时期,大工业生产便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必然要求。由于大工业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劳动者单凭个人生产经验和常规的手工劳动已经无法适应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和不断革新,使生产领域日益扩大,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和更替。同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不断变革,又必然引起工人在职能和数量上的变化。原有部门的不断消失和新的部门不断出现,必然要引起工人劳动岗位的不断转移和流动。所以,大工业生产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打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中的一切职业的界限,以适应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工人尽可能地多方面发展。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只有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才有可能使人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广大劳动人民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使其兴趣和才能得到广泛的发展。

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全面发展却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因为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同时又更可怕地再生产了旧式的分工。机器变成了资产阶级榨取利润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因为机器就其自身考察是缩短劳动时间的,但它的资本主义的使用,却是延长劳动日;因为机器本身是使劳动变为轻易的,但它的资本主义的使用,却会加强劳动;因为机器本身是人类对于自然力的胜利,但它的资本主义的使用,却使人类服从于自然力;因为机器本身可以增加生产者的(财)富,但它的资本主义的使用,却使生产者化为待救济的贫民,以及其他等等。”[3]可见,虽然机器从技术上推翻了旧的分工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被资本当作剥削劳动力的手段在更令人厌恶的形式上得到了系统的恢复和巩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被滥用,使劳动者的畸形发展更加恶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大工业生产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够彻底实现。也就是说,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消灭阶级对立的根源和三大差别的经济基础。然而社会主义社会毕竟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更是如此。只有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使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得以实现。因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三大差别,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极大提高,劳动变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时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4.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马克思在分析了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总结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其工厂的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后,找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他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在马克思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提高社会生产,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建设社会主义和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重要措施。这样就把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改造旧人和培养新人的历史任务都纳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中了。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实质上也同时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态度上,我们既不能把这一学说神秘化,认为其高不可攀,无法实现,从而否定现阶段部分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否认目前我国千百万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伟大实践与这学说的有机联系;同时也不能把这一学说庸俗化或变相否定,以“素质教育”代替“全面发展教育”,区分不清“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漫长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各自所应完成的任务和所具有的作用。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求有合理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且还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赖于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