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学: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及作用

教育学: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及作用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很复杂,至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遗传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不是决定人的发展。有了正常的遗传,要使人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遗传的发展变化表现在人身体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

教育学: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及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很复杂,至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多少来看有单因素说(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和多因素说(如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二因素说)以及遗传、环境、教育三因素说等;从影响人的发展动因来看有以孟子(性善论)、卢梭、格赛尔(成熟论)为代表的内发论和以荀子(性恶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和洛克(白板论)为代表的外铄论。这里我们从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来分析说明。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也称之为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身体的结构、形态、感官、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物质前提,人的身心发展是不可能的。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存在着“龙生龙凤生凤”的现象,好像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如汉代的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冲都是历史名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是历史上名垂青史的人物;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她的一个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等等。其实,遗传不决定人的身心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为物质基础,遗传存在缺陷就会制约个体的发展。如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能发展他的视觉能力,也就不可能将其培养成为画家;一个生而聋哑的人,不能发展他的听觉能力,也就不能将其培养成为音乐家。个体的遗传,特别是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的构造和机能对人的心理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人对于外界环境之所以能做出各种反映,产生各种心理现象,就其生理机制而言,就是通过神经系统把大脑皮层上产生的信息进行往返传递的结果。如果神经系统出现器质性病变,人的心理和行为就不正常,如神经病人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异于常人。如果大脑的发育不健全,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是异常的。遗传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不是决定人的发展。有了正常的遗传,要使人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因为,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人所具有的知识、才能、思想、意识、性格、兴趣、道德品质等等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遗传给人的发展提供的生理基础就不能变为现实,使个体成为社会化的人。如印度的狼孩,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但心理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2.遗传制约着人的发展和年龄特征

遗传不是不变的,它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遗传的发展变化表现在人身体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各方面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都服从年龄解剖学的规律,有规律地成熟和变化,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某个方面就发展起来了,就产生相应的心理和行为。遗传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如果让六个月的婴儿进行步行训练,不仅徒劳无益,而且还会危害其发展。所以,不能对儿童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过分超越年龄特征,容易使其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但也不能太降低要求进行教育,这样难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3.遗传具有可塑性

遗传虽然是先天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反映了遗传的稳定性。但遗传只是不易改变,不是说不能改变,它在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可塑性。日常生活经验表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实践活动或进行某方面的教育、培养和训练,就可以使人与此相应的方面发生变化,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如熟练的印染技工长期与颜色接触,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比一般人强很多的颜色鉴别能力。人的遗传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因人的生活条件不同,可以提前或推迟,如现在的青少年,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很多,受教育的程度也高,因而身高、体重等相比过去同龄人有所增加,性成熟有所提前,智力的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所以,遗传总是随环境影响和个人的努力而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资料卡片】

卡尔·威特的故事[8]

小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德国哈勒附近的一个叫作洛赫的小村庄,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是这个小村庄的牧师,一个上帝和凡人的信使。小卡尔·威特,出生时是一个被认为有些先天不足、痴呆的婴儿,邻居都认为孩子是白痴,但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坚信孩子的智力是教育的结果,并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教育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是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正因为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观点,老卡尔·威特才在孩子一出生后便以自己独特的、正确的方法去爱他,同时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经他培养了几年后仍未见成效,连他的妻子也失去了信心,认为是白费力气。但老卡尔·威特仍坚持教育,最后这孩子高超的智力轰动了附近的人们,小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已通晓化学、物理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尤其擅长数学,并且能自由运用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六国语言。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812年发表了关于螺旋线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年仅14岁的他便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时出版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他所取得的这些惊人的成就,全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

4.遗传差异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遗传总是存在差异的。从整体上来看,有的人先天就很聪明,表现出智慧早熟,有的人先天就很愚笨,往往是有先天性疾病的人。这两种人都很少,绝大多数人是属于中等状态。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彼此的遗传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与人之间要么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存在差异,要么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存在差异,要么在心理某方面存在差异。遗传的差异,对于人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很明显,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思维活跃,反应快,就容易教育,学习成绩就比较好。

要知,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可能性,但不是现实性;遗传影响人的发展和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传对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决定人的发展,那种“生而知之”“性善论”“性恶论”和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等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指围绕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一般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也不能夸大环境的作用,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是错误的。不同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人的发展。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自然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动物、植物、高山、河流等等。它们在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影响人的发展。如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一方水土一方人,北方人大多身材高大,性格豪爽;南方人则身材娇小,心思缜密。这就说明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人的发展总是也要打上环境的印记。(www.daowen.com)

对于一般生物是来说,它们只要有了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就能生长发育。但人不行,人的发展除了要有自然环境之外,更主要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家庭、亲戚、朋友、社会意识、文艺作品、社会风气、风俗习惯、建筑物等等。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这些环境为人提供的发展条件、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等不同,置身于不同环境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当前,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北、上、广、深”工作,因为这些地方的环境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较好发展的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影响人的社会化,如“近墨者黑”。学校要努力净化环境,减少环境中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促使其健康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但人也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环境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积极地改造环境。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把人比作一匹白布、一束白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亦变”(墨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等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教育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因此,教育对人的发展比遗传、环境等因素起的作用都要大。在人的发展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1.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健康的心理,成为为一定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教育这种对人的发展影响是环境自发影响所无法比拟的,人的知识、能力、道德等社会化有赖于教育。

2.教育者能有意识地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和利用

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控制教育内容,确保教育的方向性。教育者,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教师,是受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够自觉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社会要求有效地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教育学生,使学生成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合格人才。教师的教育都是积极的正面教育,克服和排除那些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其教育效果要比环境中任何因素影响学生的效果好很多。

3.学校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特殊人才

学校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能使学生掌握人类社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教育也能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特长,通过因材施教,将其培养成为特殊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当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育就是万能的。教育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一般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影响,它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两方面,并将其统一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个体的发展外因,人的发展内部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所以,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作用巨大。因为,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人的发展总是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特点和成就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系密切。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同流合污,被环境同化,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孟子曾经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只有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克服困难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当然,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能片面地夸大其作用而忽视环境尤其是教育的作用。

(五)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发展与个体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很大,个体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作用并制约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9]这就是说正常人彼此之间的遗传素质虽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他们之间的身心差别是从事不同的活动造成的。因为,人们在职业上的不同,需要与此相应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就胜任不了该实践活动。而长时期从事某个社会实践活动,相应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了训练,就会发展得比从事别的实践活动的人要好。如体操运动员的身材如果跟举重运动员一样,就完不成体操方面许多的灵巧动作,反之亦然;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知识能力与医生的就明显不同,而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各自素质朝着符合相应工作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也很大,但同样不决定人的发展。

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各自的作用,它们对人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都不起决定作用。实际上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各因素之间不同的结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水平和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