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来自《教育学》的启示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来自《教育学》的启示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教育发展的历史各不相同,因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会各具特色。这种系统和阶段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不同类型。其特点是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但其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但无论怎样,单轨制相对于双轨制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来自《教育学》的启示

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教育发展的历史各不相同,因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会各具特色。现代学制的结构,可视为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和横向切割划分的学校阶段所构成。这种系统和阶段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不同类型。

(一)双轨制

双轨制出现最早,18世纪已初露端倪,19世纪开始定型,主要代表是二战前的德、法、英等欧洲国家。

双轨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的教育系统,以中世纪发展起来的大学为起点,向下延伸发展为升大学做准备的中等学校教育(包括中学预备班)。这类学校后来发展成专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学术教育,成为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系统,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类学校负担培养熟练劳动力。

两轨之间互不贯通,既与古代教育等级性有关,与资产阶级的自身利益有关,又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存在严重的分离有关。其特点是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但其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生产领域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进一步结合,加上教育民主浪潮压力,双轨制才渐渐自下而上并轨,但其痕迹仍明显存在。

(二)单轨制

最初,北美多数地区都曾沿用欧洲双轨学制。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只不过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缩影,拉丁语学校则是文法学校的翻版。后来,拉丁语学校又演变为兼重文实的文实学校。

18世纪末,美国北部各州已都有了城镇设立初等教育的法令。1830年以后,小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产业革命和电气化的推动,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地发展,于是继小学的大发展之后,从1870年起,中学也得到了大发展。19世纪后期,体现教育民主的单轨学制最早在美国确立。(www.daowen.com)

单轨制的特征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美国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历史羁绊较少,以民主、自由、平等作为立国理念,这一点也反映在教育制度中。

单轨制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它最受称道之处在于其平等性,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也往往存在着效益低下、发展失衡、质量悬殊等问题。但无论怎样,单轨制相对于双轨制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三)分支型

分支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也叫中间型学制,是一种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相对出现最晚,以二战前的日本苏联以及中国为代表。

帝俄时代的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劳动学校系统。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恢复了帝俄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于是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苏联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试图融汇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单轨制,再往上则实行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轨,但保留适当的贯通性,允许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一定条件下仍可报考大学。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