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及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及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始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原始教育同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方式相适应。当然,在原始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着。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教育只能说是原始状态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表现出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相对应的教育特点。原始社会是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人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是人类从动物分教出来的第一个人类社会,它经历了一百多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生产工具十分简单,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贫乏,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也很少;为了战胜险恶的大自然,人们不得不过着群居的生活,依靠风俗习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原始社会也就是个没有政权、没有阶级的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原始教育同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方式相适应。教育还没有成为专门的事业,教育活动在劳动生产中进行,主要是年长者向年青一代传授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的水平也很低。青少年儿童在与年长者共同劳动中学习劳动技能,在共同的生活中学习生活规范,还在部落间的冲突中学习军事斗争经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在原始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着。

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教育只能说是原始状态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表现出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相对应的教育特点。

第一,教育的融合性。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教育存在于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并与其融为一体,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也指其非独立性。此时的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教育的手段仅限于言传身教,主要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形式。(www.daowen.com)

第二,教育的全民性。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人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教育又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由具有经验的年长者向下一代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因而人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就具有全民性、自发性、广泛性。原始社会是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人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的原始性。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教育传递的仅仅只是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内容简单,主要是传授一些制造工具以获取生活资料的经验和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口传面授、观察模仿等方式方法进行,具有原始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