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田荠、田藕、马蹄、乌芋、地栗、地梨。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草本。地下匍匐茎末端膨大成扁圆形球状,直径约4 cm,黑褐色;地上茎圆柱形,高达75 cm,直径约9 mm,丛生,直立,不分枝,中空,具横隔,表面平滑,色绿。叶片退化,叶鞘薄膜质,上部斜截形。穗状花序1个,顶生,直立,线状圆柱形,淡绿色,上部尖锐,基部与茎等粗,长2.5~4 cm,宽2~4 mm;花数朵或多数;鳞片宽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状排列,背部有细密纵直条纹。刚毛6个。上具倒生钩毛,与小坚果等长或较长;雄蕊2,花丝细长,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上位,柱头2裂或3裂,深褐色。小坚果呈双凸镜形,长约2.5 mm。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都有栽培。生长在有水的平地,多栽培在低洼地,栽植于水田中。云梦多见栽培。图片拍摄于伍洛镇湖边村。
【药材名】荸荠。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ex Hensch.的球茎及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秋末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球茎可新鲜采用。
【药材性状】球茎圆球形,略扁,大者直径可达3 cm,厚约2.5 cm,大小不等,下端中央凹入,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嫩芽,由枯黄的鳞片包裹。球茎外皮紫褐色或黑褐色,上有明显的环节,节上常有黄褐色膜质的鳞叶残存,有时附有小侧芽。质脆,内部白色,富含淀粉和水分,压碎后流出白色乳汁。气微,味甜。以个大、肥嫩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化痰,消积。用于温病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目赤,消渴,痢疾,黄疸,热淋,食积,赘疣。(www.daowen.com)
【附方参考】(1)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荸荠打碎,煎汤代茶饮,每次四两。
(2)治赤白下痢:取完好荸荠,洗净拭干,勿令损破,于瓶内入好烧酒浸之,黄泥密封收贮。遇有患者,取二枚细嚼,空心用原酒送下。
(3)治痞积:荸荠于三伏时以火酒浸晒,每日空腹细嚼七枚,痞积渐消。
(4)治大便下血:荸荠捣汁大半盅,好酒半盅,空心温服。
(5)治咽喉肿痛:荸荠绞汁冷服,每次四两。
(6)治小儿口疮:荸荠烧存性,研末掺之。
(7)治寻常疣:将荸荠掰开,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体,每日三至四次,每次摩擦至庞体角质层软化,脱掉,微有痛感并露出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为止。连用七至十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