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芋头。
【形态特征】湿生草本。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叶2~3枚或更多。叶柄长于叶片,长20~90 cm,绿色,叶片卵状,长20~50 c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侧脉4对,斜伸达叶缘,后裂片浑圆,合生长度达1/3~1/2,弯缺较钝,深3~5 cm,基脉相交成30。角,外侧脉2~3条,内侧脉1~2条,不显。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20 cm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 cm,粗2.2 cm,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 cm,展开成舟状,边缘内卷,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 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圆锥状,长3~3.5 cm,下部粗1.2 cm;中性花序长3~3.3 cm,细圆柱状;雄花序圆柱形,长4~4.5 cm,粗7 mm,顶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 cm,粗不及1 mm。花期2—4月(云南)或8—9月(秦岭)。
【生境分布】原产于我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地方。我国南北地区长期以来进行栽培。云梦多见栽培。图片拍摄于伍洛镇湖边村朱家桥湾。
【药材名】芋头。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块茎。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卵圆形或圆锥形,大小不一。有的顶端有顶芽,外表面褐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的纵向沟纹,并可见点状环纹,环节上有许多毛须,或连成片状,外皮栓化,易撕裂。横切面白色或青白色,有黏性,质硬。气特异,味甘、微涩,嚼之有黏性。(www.daowen.com)
【性味归经】甘、辛,平。归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解毒散结。用于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
【附方参考】(1)治癣气:生芋一斤,压破,酒渍二七日,空腹一杯。
(3)治筋骨痛,无名肿毒,蛇虫咬伤:芋头磨麻油搽,未破者用醋磨涂患处。
(4)治便血日久:芋根四钱,水煎服,白痢兑白糖,红痢兑红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