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三七草、土三七、散血草、菊叶三七。
【形态特征】高大多年生草本,高60~150 cm,或更高。根粗大成块状,直径3~4 cm,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中空,基部木质,直径达15 mm,有明显的沟棱,幼时被卷柔毛,后变无毛,多分枝,小枝斜升。基部叶在花期常枯萎。基部和下部叶较小,椭圆形,不分裂至大头羽状,顶裂片大,中部叶大,具长或短柄;叶柄基部有圆形、具齿或羽状裂的叶耳,多少抱茎;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30 cm,宽8~15 cm,羽状深裂,顶裂片大,倒卵形、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侧生裂片2~6对,椭圆形、长圆形至长圆状线形,长1.5~5 cm,宽0.5~2.5 cm,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粗齿或锐锯齿、缺刻,稀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绿色或变紫色,两面被贴生短毛或近无毛;上部叶较小,羽状分裂,渐变成苞叶。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5~1.8 cm,花茎枝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每一花序枝有3~8个头状花序;花序梗细,长1~3(6)cm,被短柔毛,有1~3线形的苞片;总苞狭钟状或钟状,长10~15 mm,宽8~15 mm,基部有9~11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13个,线状披针形,长10~15 mm,宽1~1.5 mm,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无毛或被疏毛。小花50~100朵,花冠黄色或橙黄色,长13~15 mm管部细,长10~12 mm,上部扩大,裂片卵形,顶端尖;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有钻形附器,被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棕褐色,长4~5 mm,具10肋,肋间被微毛。冠毛丰富,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常生于山谷、山坡草地、林下或林缘。云梦偶见栽培。图片拍摄于沙河乡铁铺村杨家门。
【药材名】土三七。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japonica(Thunb.)Juel.的根或全草。
【采收加工】根于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取,除尽残存的茎、叶及泥土,晒干或鲜用。全草7—8月生长茂盛时采收,或随用随采。
【药材性状】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 cm,直径约3 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齐、质坚、无杂质、断面明亮者为佳。
【性味】甘、苦,温。(www.daowen.com)
【功能主治】破血散瘀,止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
【附方参考】(1)治跌打损伤,风痛:土三七鲜根二至三钱,黄酒煎服。
(2)治吐血:土三七根,捣碎调童便服。
(3)治劳伤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
(4)治产后血气痛:土三七捣细,泡开水加酒兑服。
(5)治蛇咬伤: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