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马铃薯、地蛋、山药豆、山药蛋、荷兰薯、土豆、洋芋、地豆。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80 cm,无毛或被疏柔毛。地下块茎椭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10 cm,外皮黄白色,具芽眼,着生于匍匐茎上,成密集状。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总叶柄长3~5 cm,小叶柄长1~8 mm;小叶6~8对,常大小相间,卵形或矩圆形,最大者长约6 cm,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 cm,先端钝尖,基部稍不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叶脉在下面突起,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萼钟形,直径约1cm,外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白色或蓝紫色,直径2.5~3 cm,花冠筒隐于萼内,先端渐5裂,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花药长圆形,约为花丝的5倍长;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较雄蕊稍长,柱头头状,结实少。浆果圆球形,光滑,直径约1.5 cm,熟时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于热带美洲的山地,现广泛种植于全球温带地区。云梦常见栽培。图片拍摄于城关镇白鹤村府河堤。
【药材名】马铃薯。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阳芋Solanum tuberosum L.的块茎。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块茎呈扁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10 cm,表面白色或黄色,节间短而不明显,侧芽着生于凹隐的“芽眼”内,一端有短茎基或茎痕。质硬,富含淀粉。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胃健中,解毒消肿。用于胃痛,痄腮,痈肿,湿疹,烫伤。(www.daowen.com)
【附方参考】(1)治胃溃疡:鲜马铃薯洗净,捣成泥,用布挤去水分,置砂锅里火煮,不要盖盖,蒸发掉水分,煮成黑焦结在锅底,即成锅巴。将锅巴研成粉末,每日早晚各服1匙。
(2)治慢性肠炎:土豆100克,生姜10克,洗净切碎,橘子1个(去皮、核),三味混合用洁净纱布绞汁。每次饭前饮1汤匙。
(3)治药物中毒:生土豆研汁服下。
(4)治皮肤溃疡:马铃薯擦丝,捣为泥,敷患处。
(5)治便秘:将土豆洗净切碎后,加水捣烂,用纱布绞汁,加蜂蜜适量。每日早晚空腹服下半茶杯,连服半个月。
(6)治烫伤:马铃薯磨汁,涂伤处;或将其煮熟剥下外皮贴在患处,极效。
(7)治黄水疮:马铃薯擦丝,捣烂敷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1次。
(8)治腮腺炎:马铃薯加醋磨汁外涂,干了再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