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蜡烛树、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15 m,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稀菱状倒卵形,长3~8 cm,宽3~9 cm,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 mm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 cm,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mm。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 cm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mm,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 mm,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 mm,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具1朵雌花,间有1朵雌花和数朵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 cm。种子3,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 mm,宽6~7 mm,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野生或栽培。云梦各乡镇常见。图片拍摄于城关镇白鹤村府河堤。
【药材名】乌桕子、乌桕根皮、乌桕叶。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的种子、根皮及树皮或叶。
【采收加工】乌桕子:果熟时采摘,取出种子,鲜用或晒干。乌桕根皮:四季可采,剥下浆皮,除去栓皮,晒干。乌桕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乌桕子:椭圆形或半球形,长5~8 mm,直径4~6 mm,表面具白色或灰白色较厚的蜡层,种脊条形,稍隆起,基部有小种阜。除去蜡层,种皮黑褐色或棕褐色,坚硬,不易压碎。胚乳肥厚,类白色,富含脂肪油。气微,味淡。
乌桕根皮:根皮呈卷筒状或略卷曲的长片状,长10~40 cm,厚约1mm,外表皮灰白色、淡褐色或浅棕色,粗糙,有细纵皱纹,有的具圆形或横长皮孔,栓皮薄,易呈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至浅黄棕色,具细密纵直纹理。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气微,味苦、微涩。以条大、皮厚、味苦者为佳。
乌桕叶:叶多破碎或皱缩。完整叶片为卵状菱形,长、宽均3~8 cm。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表面茶绿色或茶褐色。叶柄长,顶端有干缩的小腺体2枚。叶片纸质,易碎。气微,味微苦。(www.daowen.com)
【性味归经】乌桕子:甘,凉;有毒;归肾、肺经。乌桕根皮:苦,微温;有毒;归大肠、胃经。乌桕叶:苦,微温;有毒;归心经。
【功能主治】乌桕子:拔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乌桕根皮: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用于水肿,癥瘕积聚,鼓胀,大、小便不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乌桕叶:泻下逐水,消肿散瘀,解毒杀虫。用于水肿,大、小便不利,腹水,湿疹,疥癣,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附方参考】(1)乌桕子:①治竹木刺入肉:乌桕子与冷饭粒捣烂敷患处,刺即逐渐浮出。②治手足皲裂:乌桕子煎水洗。
(2)乌桕根皮:①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根皮二两,木通一两,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②治鼓胀:乌桕根二层皮(切碎)一至三两,白米一撮,炒至微黄色,加北芪三钱,水煎服,或连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一次,连服三至六日。③治癥瘕积聚,水肿:鲜乌桕根皮二层,每次三钱,水煎服。
(3)乌桕叶:①治穿牙痈(后臼齿连接有二三齿处红肿溃烂):乌桕鲜嫩叶连心合糯米饭粒(加葱头或米醋更佳),捣烂敷患处。②治肩部生疮:乌桕叶和白蜡蒸透敷洗。③治皮肤湿疹溃疡:乌桕叶约半斤,煎水候暖,慢慢洗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