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土大黄。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黄褐色。茎直立,高50~120 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浅沟槽。基生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0~25 cm,宽2~5 cm,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皱波状;茎生叶较小,狭披针形;叶柄长3~10 cm;托叶鞘膜质,易破裂。花序狭圆锥状,花序分枝近直立或上升;花两性,淡绿色;花梗细,中下部具关节,关节果时稍膨大;花被片6,外花被片椭圆形,长约1mm,内花被片果时增大,宽卵形,长4~5 mm,网脉明显,顶端稍钝,基部近截形,边缘近全缘,全部具小瘤,稀1片具小瘤,小瘤卵形,长1.5~2mm。瘦果卵形,顶端急尖,具3锐棱,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生于沟边湿地、河岸及水甸子旁。云梦常见。图片拍摄于倒店乡陆洼村。
【药材名】牛耳大黄。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干燥根。
【采收加工】4—5月采其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根呈不规则圆锥状条形,长10~20 cm,粗达2.5 cm,单根或于中段有数个分枝。根头顶端具干枯的茎基,其周围可见多数片状棕色的干枯叶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近圆形的须根痕。质硬,断面黄棕色,纤维性。气微,味苦。(www.daowen.com)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用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结便秘,痈疽肿毒,疥癣,秃疮。
【附方参考】(1)治干性癣和湿性癣:土大黄根汁六钱,米醋六钱,枯矾末一钱五分,调匀蘸擦患部。
(2)治崩漏,胃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土大黄三钱,水煎服,或土大黄、乌贼骨各半,为末,每次冲服一钱。
(3)治痢疾:土大黄五钱,水煎服。
(4)治淋证:土大黄五钱,蝉蜕3个,水煎,日服二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